六盘水“创文”:从量到质的厚积薄发

2020年11月23日07:53  来源:贵州日报
 

清晨,晨跑的市民将六盘水唤醒;斑马线处,礼让行人的车辆有序等待;

傍晚,在水城河的倒影中,城市的霓虹灯火与天上的繁星点点融为一体,散步的市民沉醉其中。

和谐宜人的画面传递出城市文明的脉动,令人心生暖意。

就在不久前,这座生态宜居的城市又多了一个头衔——全国文明城市。

迎难而上 勾勒文明轮廓

六盘水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工业城市,它因煤而兴、因煤而衰,面对巨大的生态压力,六盘水通过退耕还林、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等措施,把陡坡耕地、石漠化耕地“退下来”,将林业产业“种上去”。

2015年,六盘水市第一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此时的它,也正面临着另一个更为严峻的大考——脱贫攻坚。

如何在乡村把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

六盘水通过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三改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综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主题创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创文”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曾经的“江南煤都”转型走上了循环、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安装上了发展引擎。

多管齐下 五大体系为“创文”加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同给六盘水做一次耗时良久的全面“体检”,百姓既是参与者更是检验者。

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与改革开放“同岁”的六盘水市青春勃发,而“奉献、包容、创新、超越”的新时代六盘水精神更是赋予了这座城市广阔的胸怀,也让文明之花有了处处绽放的沃土。

六盘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聚焦‘品牌打造、树立文明风尚’,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聚焦‘服务提升、满意提升’,推进文明单位创建;聚焦‘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推进文明村镇建设;聚焦‘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推进文明家庭建设;聚焦‘师德师风、培育新人’,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筑牢精神文明建设基石,用文明的力量滋养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遍布于各个领域、人群的“创文”,犹如一张大网,将“文明”二字烙印于每个市民的行动中,全员发力,共同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擦亮招牌 “创文”永不止步

文明创建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长效工程。对于六盘水而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也并不是终点。

城市的核心是人。摘获金字招牌之后,如何做大文明增量、分享文明成果、为民谋福祉?六盘水的相关决策者早已胸有成竹——

“我们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建设管理好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家长学校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六心”行动工作标准要求,高水平提升城市管理,彰显城市文明内涵,展示城市形象,做优服务水平。”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和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进步,文明的涵义必然会不断拓展。随着标准与要求的不断提高,必定会出现更多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