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按照“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目标制定、目标核查、目标考评、目标奖惩,坚决扛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使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落地。
5年来,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组织104个目标绩效管理单位,制定脱贫攻坚目标3758项,将12010个脱贫攻坚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管理。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组成135个核查组、405人(次)深入省直单位和项目实地核查45次,核查目标1300余项,发现101个单位未完成目标181项;委托第三方组成66个组、198人(次),深入9个市(州)、88个县(区)、850个乡(镇)、1030个村(居),实地暗访重点项目1300个,发现40个单位未完成项目147个;开展脱贫攻坚三项工作同步考核,发现31个单位存在问题41个。核查发现的369项未完成目标(含项目),纳入“负面清单”,计入单位年度考评成绩;主动上门帮扶指导,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2016年起,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将脱贫攻坚目标单列推进,按季度“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分解落实。2018年前,将前述文件分解的脱贫攻坚任务,全部定为责任单位的脱贫攻坚目标,上不封顶;未明确脱贫攻坚任务的省直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定1-2项脱贫攻坚目标。2019年至今,为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完成质量,按照“1+1+5”模式,明确各单位聚焦职能职责、突出重点难点,只制定1项脱贫攻坚目标。5年来,104个省直单位共制定脱贫攻坚职能目标1158项,实现了落实脱贫攻坚目标全覆盖。
5年来,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优化管理方法,通过项目库管理、目标云监测、委托第三方暗访、季度评审、实地复核等方式,管控脱贫攻坚目标,推进工作落实,提高目标完成质量。一是建立重点项目库。按照“大数据”“云共享”的工作思路,将涉及脱贫攻坚的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民生保障等项目,进行数字化录入、分类和管控,实现了对脱贫攻坚项目的科学量化、精准分解和信息化管理。5年来,共将分布在9个市(州)88个县(区)的12010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入库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开展目标云监测。选择7732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名称、责任单位、项目所在地、项目入库状态、季度绩效”等纳入目标云监测,实施全面管理,让数据多跑腿,减少核查成本。采取GPS定位截图和下载手机APP的方法,每个月对项目开工情况、项目形象进度情况等实地采集数据、同步传输,实时上传至云端。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可随时查询查阅,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未完成项目,及时进行调度和指导,督促按绩效要求完成。三是建立第三方暗访机制。委托省民调中心、中鼎资信评级服务有限公司、市(州)工委等第三方,组成66个组、198人(次),按季度、分重点,深入9个市(州)、88个县(区)、850个乡(镇)、1030个村(居),对1300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暗访,实时掌握项目进度,核准完成情况,发现38个单位未完成项目144个。不断拓展核查的广度、深度,从核查重点项目进度、现状的初级核查,升级为对项目建设质量、效果、群众反响等的深度核查。四是加强核查指导。开展线上核查,按季度对涉及脱贫攻坚的机关党建目标、职能绩效目标、专项目标、重点绩效评估目标进行线上评审。组织现场核查和实地复核,2017年和2018年,每月开展一次核查,形成密集的脱贫攻坚目标管控态势。2019年起,为落实中央关于精简督查检查工作的文件要求,减少核查频次,将每月核查改为季度核查。五年来,共组成135个核查组、405人(次)开展核查45次,深入104个省直单位和150个项目实地复核脱贫攻坚目标1300余项,发现101个单位未完成目标181项,通过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帮助分析原因,定准定实措施,督促整改“补欠”。五是加强信息反馈。目标云监测、第三方暗访、省直目标绩效办核查发现未完成的脱贫攻坚目标,记入“负面清单”“问题清单”和“工作提示”。每季度,采取呈报分管省领导、通过目标系统通报、书面反馈单位主要负责人等方式进行反馈,推进问题整改“补欠”,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为贵州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后,贵州省乡村振兴工作将拉开序幕。“十四五”时期,贵州省直目标绩效办将持续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努力提升目标绩效管理质量和效益,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应有的贡献。(伍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