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愁订单不够到着急产能跟不上—

正安吉他危中寻机奏出发展强音

2020年10月10日08:51  来源:贵州日报
 

近日,走进正安县吉他园A区的木源乐器厂,包装好的吉他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仓库内等待运送。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木源乐器厂吉他生产线正加快节奏运转。

“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春节。”木源乐器厂负责人李长说,受产能限制,现在都不敢再接订单了。

现在,园区内像木源吉他这样情形的企业不在少数。

从半年前吉他生产多了销售不畅的“旧忧”,到半年后订单多了产能跟不上的“新愁”,正安吉他生产企业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企业发展吉他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在疫情中思危、思变和转“危”为“机”的前瞻意识。

“撑一会”,保住企业稳就业

对家住正安县安场镇建政村的李绍秀来说,在吉他厂的工作让她很安心。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上班工资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一个月3500元以上,做得多,拿得多。”李绍秀笑着说。

然而李绍秀并不知道,年初的疫情差点断掉了她家的生活来源。

3月,随着国外疫情逐步加剧,许多外贸订单纷纷终止,对于大多数靠外贸订单吃饭的吉他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甚至出现停产的危机。

“不能停,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稳生产、保就业,帮助企业撑一会。”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安县委书记邓兆桃在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时态度坚决。

外贸报关受阻,导致企业面临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正安县委、县政府密集调研,并出台《关于疫情期间支持吉他企业正常生产的实施意见》,通过争取项目、水电费缓交、金融支持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期间,正安共为18家吉他企业发放“贵园信贷通”贷款2915万元,成功组织9家吉他企业向省工信厅申报项目,帮助4家吉他企业申请省商务厅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补贴。

帮助企业“撑一会”,正安撑住了整个吉他产业。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从5月开始,吉他园区企业订单量开始逐步回升,生产线开始满负荷运转。

期间,正安县吉他园区的14000多名工人一个也没少。

“进一步”,拓宽渠道增产能

去年,木源乐器厂还只是一间为吉他企业提供木质部件的配套厂,转型为乐器厂是今年才发生的事。

尽管疫情未退,但早有增加吉他生产线计划的木源乐器厂仍投资300多万元增加生产线。

是什么给了企业信心?李长给出了答案:“政府出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也撑出了我们的信心。”

县委、县政府对吉他企业的帮助没有停留在“撑一会”,更是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向前“进一步”。

“今年我们新引进了22家企业,全是销售企业。”电话的另一端是在南京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贵州正安经开区投资商贸处处长江舸,他讲出了“进一步”的落脚点。

订单增加来自哪里?正安县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销售平台公司,把部分“出口”转“内销”,让订单量逐步回升。疫情期间的不停工、不停产,使正安吉他存量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虽然订单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吉他生产量也能跟上市场需求。

随着招商工作的拓展,园区内愈发热闹起来。

“在吉他园A区6小区,由于产能增加,原本小功率的变压器连着更换了两次,才满足了小区内吉他企业生产用电。”正安县瑞新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冯尉说。

“想一下”,抢抓机遇树品牌

疫情期间,很多外贸订单企业遭遇市场寒流,而园区里的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却几乎没受影响,除了线下的销售暂时停滞外,网络销售量还有增加。

公司负责人赵建峰说:“品牌让我们有自己的市场,疫情只是阻断了线下销售的路径。”

品牌具有一定的信任度、追随度。疫情期间,自主品牌的“抗疫”作用凸显。

在今年的6·18电商节中,京东多了一个“京东正安吉他馆”,这里只卖一个牌子的吉他——“正安吉他”,且以极高的性价比热销网络。

痛定思痛,回头“想一下”,正安在“危”中找到了“机”。

趁机而动,县委、县政府着力于吉他自主品牌研发力度,积极推进吉他制造及“吉他+”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正安吉他”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正安吉他产业话语权。同时,扩展正安吉他品牌内涵,将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融入“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中,全力加快“世界知名吉他生产集聚区”建设,将正安吉他打造成贵州的又一靓丽名片。

如今,正安吉他及其配套企业已经发展到89家。从单一的吉他生产发展到销售、物流、培训、箱包等,基本形成了闭合的产业链,产量从最初年产20万把发展到如今的600余万把,已占据全国产销额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集聚、最规范、最大的生产基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伦丽 通讯员 贾越峰)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