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星关区:支部领办合作社 拓宽增收富民路

2020年09月25日15:0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合作社发展的葡萄产业。林全举 摄
合作社发展的葡萄产业。林全举 摄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九月的贵州七星关,到处是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为破解村(社区)集体穷、支部弱、群众散、产业衰等现实问题,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推行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着力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力,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助推村(社区)踏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新桥街道,田间地头闪耀丰收的金黄,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长期以来,大新桥街道以种植洋芋、包谷为主,耗费人力、收获期长、经济收益低,如何打好产业结构调整战是街道的重点工作。

街道立足实际,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每个社区至少1名以上班子成员结对指导帮扶,帮助建好合作社,完善相关经营管理制度,选好产业发展路子。并加大对各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和集体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帮助社区党支部解释政策、筛选项目、理清发展思路。

为打好宣传动员“前仗”,街道干部通过联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等动员方式,大力宣传讲解合作经营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好支部领办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及入社农户的权利、义务,给农户算清经济账、算好长远账,组织动员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加入支部领办合作社。

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年底根据合作社盈利按照入股比例进行利益分红,贫困户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进行保底分红。目前,街道6个社区均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全办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社,共计分红67200元。

街道党委、政府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强化支部的领导,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性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实现优势叠加互补,形成聚合裂变效应,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为带领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大新桥街道深挖地域优势,改变传统种植,选好绿色产业发展路子,以东清高速沿线、毕官路沿线、水库周边、小河景区周边、魏家屯坝区及周边15°以下缓坡地为重点区域,规划马铃薯、蜜本南瓜、刺梨作为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并在魏家屯社区发展冷凉蔬菜500亩,小河社区发展刺梨种植600余亩,大坡社区发展白茶种植200亩,为街道持续发展提供绿色产业支撑。

同时,为解决群众生产销路问题,解决后顾之忧,街道与贵州省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展有限公司签订蜜本南瓜种植保底收购合同,给群众吃上定心丸,确保产得出、卖得好。同时,街道通过微信群、村内大喇叭等方式宣传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并开展在线培训、指导、答疑,提升农户种植技能。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村集体将资源、资产简单发包租赁的低层次、低效益增收模式,把分散的土地规模经营,有效将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群众收入。合作社的成立辐射带动了社区群众发展致富,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组合措施齐发力,百姓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对党支部、村集体的信任感越来越强。”大新桥街道小河社区主任张仕江说,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村干部真正找到了做“当家人”“领头羊”的感觉,在群众中有了威信和话语权,群众工作越做越顺心。

截至目前,毕节市七星关区已成立483个村集体合作社,实现了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全覆盖,村(社区)集体经济积累达31858.82万元。

产业振兴先锋开路,乡村振兴蹄疾步稳。七星关区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起来,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构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优势,谱写了乡村发展新篇章。(李金苗 林全举)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