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拔掉两千多亩刺梨苗,如今种下万亩刺梨林——

贾西村的村民“变脸”了

2020年09月24日10:10  来源:贵州日报
 

山上吆喝阵阵,“装车咯!”

山下忙着称重、报账,“王建军,471斤……”

这里是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宏财盘江天富万亩刺梨基地。沥沥小雨,却丝毫没有影响村民的采摘劲头,目前已经采收了2000吨,预计本月底能有3000吨。

“今年丰收年,每天早上7点开采,大家在基地平均每天能赚160元左右,宏财集团以2元每斤保底收购,收入都由合作社给分红,大家热情很高。”宏财盘江天富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管理员任广卫一边说,一边朝刺梨地的老乡们喊:“没有吃饭的先吃饭了再来采咯!”

一辆大货车正停在基地的路上,这是从盘州市宏财集团派来收购鲜果的车辆,每次能承载近10吨的大货车,已经运输了四五趟。

现在,提起刺梨,任广卫和乡亲们一样兴奋不已,但在几年前,他们的态度却充满质疑。

那时的贾西村山高路陡、石头遍布、土地贫瘠,村民以种植土豆和玉米为生,但也只够糊口,贫困发生率达33.8%。

2013年,在外创业的聂德友了解到国外市场对刺梨的需求,便决定回乡发展刺梨种植,期望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当年7月,他买回了80万株刺梨苗,在投资刺梨苗、保底收购刺梨果的前提下,发动村民种植了20万株刺梨苗。

刺梨耐旱耐脊薄,又保水保土,很适合在石漠化山区生长。但村民们从来没有种过,到第二年春耕时,担心没有收益,便将2000多亩刺梨苗拔了,重新种上玉米或土豆。当时只有少部分村民愿意尝试,所以那一年只剩下了1万多株刺梨苗。

经此坎坷,投资付诸东流,后来在“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下,刺梨才终于在贾西村扎了根。

如今,在天富刺梨产业园区,13505亩刺梨延绵铺展。不仅如此,刺梨基地还带动相邻7个村种植刺梨达31200余亩,贾西村也因为刺梨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刺梨采收每年有几万元存款,刺梨花开的时节也好看,大片大片的,今年还有人专门开车到这里拍照。”刺梨金果让任广卫和不少村民致富脱贫,家里还盖起了小洋房。

截至目前,盘州市新增刺梨37.27万亩,累计种植达58.8万亩,打造了21个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刺梨种植户每年亩均增收2210元,带动了3万贫困户7万人口脱贫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魏容)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