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进山 果蔬出山 收入翻番

播州吉心村 迈步幸福新生活

2020年09月23日11:10  来源:贵州日报
 

进入播州区芶江镇吉心村,镜头一下从地势平坦、阡陌纵横蒙太奇般切换到山高谷深、“山路十八弯”,满目青山蓊郁苍翠,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盘旋,青瓦粉墙如别墅般的一幢幢民居点缀其间。山间路旁的水果、蔬菜基地里,村民们在采摘猕猴桃、给蔬菜锄草,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好一幅新时代的“富村山居图”。

几年前,这里还是省级一类贫困村。用芶江镇人武部部长、驻村第一书记陈国的话说,2017年前的吉心村“山青水不秀(缺水),人勤地不丰(土地贫瘠)”。虽与邻村桥村仅一井之隔,却是两重天地:这里山高坡陡谷深,进出村只有一条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路”,连石头也特顽劣,又硬又绵,不成型不好用,“你打它一锤,它还你几锤。”办公场所破旧不堪,人畜饮水是难题,更别谈产业的发展了。

2016年陈国被选派到吉心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三个多月、1000余次的摸底走访,村党支部梳理出思想动员、发展产业、引导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保障兜底、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300多条。并从改善基础设施着手,争取1000余万元项目资金,硬化、新修通组入户路42公里,完善提升水、电、通讯设施,新建村办公楼、卫生室,使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吉心村森林覆盖率达75%,特别适宜发展生态农业。依托乌江古村落景区的客源和品牌优势,吉心村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为引领,打造具有原生态特色农业、田园风光、素质拓展、休闲观光等多功能的乡旅村庄,建设“四季花果园”、“四季香橙”等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打造三岔坝蔬菜基地,有机蔬菜基地蔬菜不含农药残留物,并采取云平台“可视化”监控模式全程全天候实施监控。引进中药材种植项目,在桶井、野猪水两个村民组建玄参种植基地500亩,并计划全村推广,打造全镇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及高效农业示范点。现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万多元,实现翻番。

退役军人王建军发起成立的佑天祥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123亩种植猕猴桃、脆红李、花椒,今年仅猕猴桃就可收入35万元,平均每天有10名村民在基地锄草、施肥、修枝、摘果,每人每天务工收入80-100元。种植大户周仕继2018年底流转土地100亩种柑桔,柑桔挂果前套种辣椒,去年收辣椒1.4万斤卖15万元,今年预计可收2万斤。“今年有经验了,收入会更好。”

村民汤思禄则领头与其他村民在野猪水、方田、合心三个村民组流转土地200亩种豇豆、黄瓜、茄子、辣椒、白菜等时令蔬菜,让年龄较大的留守村民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51岁的蒲朝英在蔬菜基地务工每月挣2000元,加上丈夫在外打工的3000多元和每年土流转费1500元,全家一年有6万多元收入。“这里离家近,收入稳定,能照顾老人,还能照管有智障的儿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华炳 何宣平)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