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湘江河治理水质变清白鹭翱翔

河边多了散步人

2020年09月05日09:20  来源:贵州日报
 

两只白鹭从天空划过,停留在湘江河畔,河水缓缓流淌,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清澈动人。

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沿岸的罗萍,亲眼目睹着近些年湘江河周边生态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无论是河中,还是河岸,到处都是垃圾,沿岸臭气熏天,我们根本不愿去河边。现在好了,水变清了,不发臭了,吃完饭散步也有了好去处。”现在每晚吃了饭后,罗萍都会和女儿到河边散步,让人感觉很清爽。

这是近年来湘江河水质治理的一个缩影。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指出遵义市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湘江河。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指出,遵义市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湘江河综合整治工作落实不力,蚂蚁河、干打垒、洋渡头等湘江河支流水质类别仍为劣Ⅴ类,没有达到督察整改目标要求。

为了让湘江河重回干净,遵义市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了《遵义市湘江河保护条例》《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湘江河流域水体达标整治方案》《遵义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专项规划(2018-2030)》等方案,为湘江河的治理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同时从源头排查到末端,整治湘江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并对中心城区雨污分离实施改造,总投资达50亿元,全面开展湘江河的治理工作。

位于中心城区的虾子河再生回用水厂,就是湘江河水质治理最突出的污水处理厂。一走进厂区所在地,便看见被绿树环绕着的厂房,无论是在厂区外还是在厂区内,都听不到污水处理的声音,闻不到一丝臭气,如果事先没有经过了解,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这是一家污水处理厂。

“污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处理1级A类标准,主要用于湘江河的自然水体补给以及市政洒水水源供给。”在厂区内,副厂长陈俊剑从出水口打上了一桶水,放进量杯里,只看见污水在处理厂内走了一遭后,再出来时清澈透明,不仅没有异味,还可透出人影。

不仅如此,虾子河再生回用水厂的处理设施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所有管道以及处理设施全部采用地埋的方式。“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小,且具备专门的除噪技术,以及高效生物除臭技术。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且处理水质更优,是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绝佳选择。”虾子河再生回用水厂副厂长陈俊剑说。

据了解,虾子河再生回用水厂建于2018年4月,去年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就地消纳虾子河污水2.5万吨,减少污水对湘江河的污染,同时为湘江河提供高品质河道景观补水,以及为市政洒水水源、周边建筑、商业、住宅提供中水。

离虾子河再生回用水厂半个小时车程外的红花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这时也正在紧张地运行着。

物理沉淀、生物沉淀、紫外线杀菌消毒……占地面积约80多亩的红花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主要通过管网运输来收集处理城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经济开发区企业工业废水以及天磁锰矿厂的工业污水。“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紫外线杀菌杀毒,经过杀菌消毒的水体将会达到出水排放标准,汇入湘江河。”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郭雪梅正在讲解污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只见经过紫外线消毒后的污水正经过管道流入厂区旁边的湘江河,水质清澈透明,与湘江河水浑然一体。

每一天,污水处理厂都会处理2.6万吨生活污水以及1万吨工业企业废水,每日最高处理量可达4万吨。

“目前,湘江河流域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已得到有效提升,自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市湘江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9万吨,目前总处理能力达55万吨;全市雨污管网建设持续推进,仅2019年中心城区就建成污水管网201.3公里,雨水管网81.525公里,雨污管网得到进一步完善。”遵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申云帆)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