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模块化”劝返 “个性化”保学

2020年09月03日09:29  来源:贵州日报
 

吴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曹雯

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的紫云自治县,地质地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紫云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周文科的印象里,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全县义务教育的布局可以用“小、散、乱”来形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紫云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地走路去上学,教育有了大量资金投入,如今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目前,紫云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1所,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挂牌督战重点县紫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目前已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2020年春季学期,紫云共有在校生71377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8721人。2019年底,全县小学入学率99.87%,13-15周岁初中净入学率为84.76%、毛入学率为106.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99%,各项指标达到全省规定标准。对此,周文科总结出两条经验:“模块化”劝返、“个性化”保学。

出生于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打彩村的姜小林几乎每个学期要换所学校,在老师龙明仲的心里,这是一个性格很倔强的孩子,不但厌学还喜欢和老师对抗,“属于你说东,他就一定要往西的那种”。

七年级第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姜小林就选择辍学在外打工。最初,不管龙明仲老师怎么说,姜小林死活都不愿意回家,说“读书没有意义,在外面自由自在,哪怕当乞丐都行”。后来渐渐吃到了生活的苦头,但依旧不肯松口。龙明仲看出了姜小林的心思,便联合家长一起反复向孩子讲述读书的好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将姜小林劝回了学校。

紫云教育和科技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吴挺表示:“劝返复学工作组有时为了一个辍学生驱车二百余公里,当到达目的地时,辍学生又躲起来了,工作组成员就住下来,不停地电话劝说。终于,辍学学生回来了,这是劝返复学工作组最开心的时候,第一时间帮助孩子们收拾行李,踏上回乡就读之路。”

在紫云,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成块,教育系统成条线,通过严格执行“七长”(县长、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学长、家长)责任制,实行“县、乡镇(街道)、村(居)、网格”和“县教育和科技局、校长、班主任、包组教师”“双线”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同时,针对辍学学生外出务工的情况,又在县、乡镇(街道)两级成立了县外劝返复学工作小组,县乡集中分7个工作组远赴江苏、上海、山东等14个省(市)开展劝返工作。

在外的学生劝得回,在校的学生更要留得住。为此,紫云自治县创新开展“五个一工程”,通过上好一堂法制课、学会一门好技能、培养一个好兴趣、学会一个好礼仪、结成一个励志组,针对劝返复学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如今走进紫云自治县各乡镇,随处可见“知识改变命运,扶贫共奔和谐社会”“贫困家庭不用愁,孩子上学有资助”“要脱贫致富,教育先铺路”等倡导义务教育的宣传标语。

周文科认为,对于农村来说,老百姓需要很直观的、浅显易懂的教育宣传方式,所以除了拉横幅,每年假期紫云自治县都会开展“千师访万户”宣传活动,由包保老师一家一家上门讲解教育扶贫政策、资助金额,为的是让每个孩子在假期后都能够回到学校。本着应助尽助的原则,2020年春季学期紫云自治县共资助在校贫困生33860人次,发放资助金2167.82万元。

在紫云这样的深度贫困县,群众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才是贫困家庭想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提前挂钩成为了紫云自治县义务教育保障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利用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到各初级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及热门专业讲座,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因材施教做好相关技能知识培训。

如今,紫云的每所初级中学内都开设有每周一节的职教课,为的是提前让学生们了解职业教育,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劝返学生姜小林初中毕业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读于贵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精准脱贫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据周文科透露,目前紫云自治县初中应届毕业生升入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比例大约为4:6。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