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传娟)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发展皇竹草与关岭牛代养,草盛牛肥,产业兴旺,彻底摆脱了“空壳村”的称号。
8月18日,记者来到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未到村委,便被山腰上长势茂盛的皇竹草吸引住。远处眺望,数百亩的山坡被平整为一道道石梯,种下了连片的皇竹草,放眼望去,一片翠绿。
“现在我们正在收割皇竹草,带你去看看,我们今年的草长得可好了。”跟随村支书陈国江的步伐,记者在400亩的皇竹草种植基地看到,几十名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皇竹草。
“我已经来割了半个月了,140块钱割一吨,我一天下来可以割到100块钱,平时就在家带带孙子,现在还可以来赚点,挺好的。”50岁的村民邱高慧一边割草,一边爽朗地对记者说。
“我们村以前也试着发展过核桃、中药材等产业,都失败了,土地贫瘠,发展不起来。”
为了寻找“造血”良方,锡厂村不断想方设法谋出路。2017年为壮大集体经济,锡厂村村委班子结合实际,围绕关岭牛产业发展,利用石山荒坡种植皇竹草,为县牛投公司代养关岭牛,不仅为关岭牛产业提供饲草保障,还有效治理了石漠化,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随着关岭牛养殖规模的扩大,牧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锡厂村成立了关岭恒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种植了耐热、耐旱,不施化肥、不打药,可实现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价值的皇竹草。
“村里种的草长势很好,亩产至少有6吨,一年可以割两茬。”陈国江说,现在已经收割了300余吨皇竹草,预计可收割600吨。届时,将会把所有皇竹草做成青贮饲料,提升附加值。
2018年,除了种植皇竹草,锡厂村还代养了近200头牛,利益联结了全村154户贫困户。2019年,两个产业为全村每户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1470元,60岁以上老人每人100元,发放务工工资23万元,带动就业76人。
“目前我们的饲草加工厂和养牛场都建起了,计划扩大皇竹草的种植,下半年准备再进购200头牛来喂养,把种草和养牛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更多的群众致富!”望着漫山遍野的饲草,闻着阵阵青草香,村支书陈国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