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晌午,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一街之隔处,传来阵阵装修施工声——卷闸门外,施工人员手持电钻,安装标识标牌;门内,柜台布置、上墙元素粘贴有序实施。
此处,是新市民社区金融联建综合服务站的窗口阵地,再过十来天,这里将正式投入使用,为从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的1195户6112名群众提供金融服务。
“我们既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汇算等业务,也开展着涉农补贴相关工作。”晴隆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部经理袁海洋介绍,服务站聚焦两项重点:服务创新、普惠金融。
过去,久居深山,群众多用现金交易,迁出深山,因对微信支付等不熟练,在新的交易手段面前,他们选择了“保守”:零钱揣在荷包里,结余的整钱存在银行。
“我们家就只有我一个人会用微信支付,他们要么不敢用,要么不会用。”为此,搬迁居民高荣平时不时需要搭乘公交车,去县城里的银行网点给妻儿老小取钱。
作别群山沟壑,乔迁新居,在新的生活方式前,稍显“格格不入”,高荣平一家并非个例,在阿妹戚托,既有金融服务点,开展业务范围有限,居民常需跑到县城办理综合金融业务。
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畅,给群众生产生活徒增不便,临此局面,晴隆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精准出招,将综合服务网点“搬”到易地扶贫搬迁点。
今年7月,酝酿多时的新市民社区金融联建综合服务站在阿妹戚托小镇应声落地,这是当地建强“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落小、落细、落实之举。
政与银牵手,共创诚信、和谐、宜居、发展的新市民社区,不止于平台的打造,更有产品的创新。“我们为易地扶贫搬迁居民,‘量身定制’了安居贷、就业贷、创业贷等产品。”袁海洋介绍。
此般创新,潜藏着因人施策的情与智考量。
看着新市民社区金融联建综合服务站一天一个样,高荣平眉头愈发舒展,因为金融“盲区”再也没有了,不必东奔西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谌晗 黄瑶 景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