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集体“双增收”

2020年07月28日15:2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方县黄泥塘镇辣椒基地村民在采收成熟的辣椒。吴守良 摄
大方县黄泥塘镇辣椒基地村民在采收成熟的辣椒。吴守良 摄

近年来,大方县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机融合,组织群众、盘活资源、用活资产、激活潜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

支部引领“强核心”

在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中,坚持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都要领、两个都要办”,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合作社理事长,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第一责任人”和村“两委”成员负责制,全面推进村“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发展的“强引擎”。

头雁领飞、众雁成行。凤山乡银川村从“产业链”上选拔3名致富能人担任村干部,培育4名预备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有效强化村级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亮践”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7个、划分党员责任田30块,让全村党员活动在生产一线、学习在生产一线,带领群众在生产一线,让党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

“我们推行‘1510’服务,1名村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名党员最少联系10户群众,变群众‘上门’为党员‘上门’,主动为群众讲政策、跑项目、争资金,村干部‘入网知心’、党员‘联户交心’,从根本上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银川村党总支书记杨天啸说。

在银川村党总支领办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引领下,吸纳县农旅投公司、水西阳光公司等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社合股联营,发展猕猴桃2200亩、辣椒1500亩、冬荪10万平方米,开发‘五营盘屯兵遗址’‘银川新村’等项目,注册‘马干山’‘亚纳特’等商标,建立电商平台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等线下实体店,通过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跨二进三’,全村2107名村民‘持股入社’,2019年村集体就盈利40余万元。

突出利益“做文章”

在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过程中,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办社目标,强化贫困户和村集体“两个联结”一起抓、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两个效益”一起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两个基金”一起建,将农户和村集体通过股份合作紧紧扭在一起。

创新股权设置,分设集体股份与投资股份两大股份,集体股份为村集体和村民所设,投资股为企业、大户、个人等所设。创新分配模式,实施“按劳取酬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的收益分配机制,第一次分配按照1:2:7比例进行,即10%作为管理人员奖励资金,20%资金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风险防控资金,70%作为股东分成,第二次分配是由村集体合作社将股东分成按农民和村集体分别投入的资源资产占比进行分红,确保村集体和群众“同赢共富”。

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大方县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互促互进作用,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法人单位持集体资源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目前,全县23.5万户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产”量化为“资金”8965万元入股村集体合作社。

“农民是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主体,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思想上不‘破冰’,行动上就不能‘突围’。兴隆乡各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通过田坎会、板凳会、院坝会等方式,替群众算清经济账、民生账、长远账、亲情账,广泛宣传发动,把群众组织起来,全乡8个村2202户贫困户实现100%入股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兴隆乡党委副书记杨力说。

推进产业“强基础”

在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中,聚焦“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规划以辣椒、肉牛、猕猴桃、天麻、冬荪等为主的“菜、畜、果、药、菌”五大重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模式,探索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全县产业“接二连三”。

单品突破、多品发力。依托“中国皱椒之乡”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优势,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规模经营、对接市场的优势,群众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辣椒产业20万亩,建成示范基地243个,带动9.34万户34.53万人增收,实现抱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好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针对猕猴桃产业,县级成立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和猕猴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乡级成立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作社联合社,村依托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组建县乡村三级猕猴桃产业发展“共同体”,实行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金筹措、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风险防控、统一品牌营销的“五统一”运营模式,解决单一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促进全县6万亩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陶 明 项 涛)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