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云岩:打造中心城区治水新模式 换来水清岸绿新环境

王秀芳

2020年07月04日08:2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随着贵医和六广门两大再生水厂正式通水运行,云岩中心城区日均污水处理量可达17万立方米。”云岩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发军介绍,经过处理,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体标准,将对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贵医再生水厂出水取样点。王秀芳 摄

守护一座城的绿水青山,惠泽一城人的幸福明天。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云岩区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再生水厂建设、黑臭水体及大沟整治,努力将“天蓝、水清、树绿”的生态蓝图变成现实。

面对“治水难,治理中心城区污水更难”的客观现实,云岩区创新性探索“地下再生水厂+地上城市综合体”治水新模式,打造出生态治水的“云岩样本”。

上下游联动 根治污染“顽疾”

云岩区是贵阳市老城区,境内主要河流为南明河支流贯城河。因早年城市发展需要,贯城河河道部分被封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贯城河流域水环境恶化、水体黑臭等问题逐渐凸显,直接影响中心城区市民幸福感的提升。

贵医再生水厂集中控制室,工作人员正在工作。王秀芳 摄

“过去,盐务大沟和茶店大沟就是脏污臭的代名词。”家住云岩区盐务街的郭先生说,每到夏季,水沟散发的阵阵恶臭会时不时飘进家中,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周边居民时刻盼着通过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活条件。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7年11月,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作为“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系统提升工程”重点项目纳入市政府统筹实施。“贵医再生水厂项目日均污水处理量为5万立方米,六广门再生水厂项目日均污水处理量为12万立方米。”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设备总工刘杰介绍,两大再生水厂上下游互补,共治截留污水,确保贯城河“长治久清”。

贵医再生水厂进水取样点。王秀芳 摄

2018年7月20日,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正式动工。“与一般污水处理厂不同,此次修建的两个项目均采用国内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贵阳中节能水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玉奇告诉记者,污水进入截污大沟后,先由机械阀将水体内悬浮的大型垃圾捞出,再由深化池中饲养的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及磷、氮等元素进行分解降解,最后再采用MBR处理工艺,将活性污泥和水分离,并对分离污泥进行后续处理,以防二次污染。

另外,为避免处理后尾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两大再生水厂均按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最高执行标准,采用全过程除臭和生物除臭组合工艺对臭气进行处理,并通过专用通道排放,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贵医再生水厂出水口处,经多道工序处理后的新水清澈见底。王秀芳 摄

经过两年多夜以继日的施工建设,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通水运行。当天下午,记者在贵医再生水厂出水口处看到,经多道工序处理的污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刘玉奇介绍,新生水通过贯城河流入南明河,成为南明河生态补水,将有效助力贯城河恢复两岸生态。

产城景融合 打造幸福“新居”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宝贵,治水又迫在眉睫,到底该如何破题?为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二者兼得,云岩区大胆探索“地下再生水厂+地上城市综合体”治水新模式,采用及其少见的深埋式设计,将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建在地下30多米。

贵医再生水厂项目规划图。云岩区委宣传部供图

“将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将明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李发军说,截至目前,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是全国最深的全埋式水厂,也是全国首个与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再生水厂。

按照规划,贵医再生水厂地表除建设住宅楼房与学生公寓外,还将修建超高写字楼、广场绿地及商业街,打造出现代商业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特色产业创新街区;六广门再生水厂地表将重点打造集健康、旅游、文化休闲、生活娱乐、商贸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文化综合体,有力提升老城区黄金地段价值。

为充分利用治理后的水资源,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提出“新生水厂”概念——污水经过深入处理后,将20%用于地面综合体绿化、体育场草坪及办公生活用水;活性污泥通过水泥窖协同处置,可用作水泥生产原料。此外,通过再生水厂污水源热泵系统,还能为地面综合体供暖或制冷,有效节约能源消耗。

刘杰正在查看堰门控制数据。王秀芳 摄

“两大再生水厂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言而喻,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的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幸福。”作为贵医再生水厂项目的负责人和见证者,家住盐务街的黄徐昀对未来新环境充满信心。

天蓝水清、空气洁净是群众对“生态美”的深切期许;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富足是群众对“百姓富”的殷切期盼。深入剖析贵医和六广门再生水厂建设模式,是云岩区始终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区为引领,根植生态文明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创新探索。

贵医再生水厂污水处理流程。云岩区委宣传部供图

下一步,云岩区将积极拥抱绿色变革,在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助推南明河除臭变清,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助力加码的同时,有效实现产城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