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納雍:耕織田園時光 繪就幸福生活

在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苗族夫妻李學方、黃國麗,不僅傳承著手工經紡線、織布、刺繡的全套傳統手藝,而且還將其做成產業。在他們這個家庭裡,種麻、紡線、織布、刺繡的慢鏡頭,一直浸泡在不慌不忙的慢時光裡。
2023年5月19日,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李學方妻子黃國麗親手制作的紡織繡作品。
丈夫李學方,60歲,妻子黃國麗,63歲。從小伊始,他們都分別掌握了紡線、織布、刺繡的手工。結婚成家后,因養家需要,他們一道外出務工。兒女們一一成家后,李學方夫婦不想繼續漂泊,就回家種苧麻,賣給外地客商,5畝苧麻基本能維持日常的開銷。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兩年前,因特殊原因,長期收購苧麻的外地客商不再收購李學方的苧麻,他倆犯愁了。
2023年5月19日,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李學方妻子黃國麗在作紡織秀 。
“種起的苧麻,鏟了可惜,何不如用它紡線、織布,做成苗族服飾來銷售。”夫妻倆想明白了,就重操手藝,利用5畝苧麻,紡線,織布,刺繡,最后做成手工服飾,賣了貼補家用。
如今,李學方家的堂屋儼然就是一間傳統工藝坊——三台繅麻機、兩台織布機,並排一起,組成了“流水線”,牆面挂滿了麻絲,長椅上堆滿了剛下機的麻布。
2023年5月19日,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李學方妻子黃國麗指導村裡的苗族姐妹齊麻。
每天,夫婦倆不僅要繅麻、織布,還要指導寨上學藝的兩位苗族姐妹。李學方說:“年輕人基本不懂這個原生態手工紡織繡技藝了,有生之年,我們要把技藝教給年輕人,代代相傳。”
2023年5月19日,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李學方妻子黃國玉在齊麻。
李學方夫婦加工的服飾,面料是原生態的,圖案是傳統的,其中,一種叫房架花的圖案有悠久歷史。房架花圖案的服飾一上市,苗族同胞都驚艷,不少人紛紛下單訂購同類產品——現在,方圓數百裡內,要想訂購手工苗族服飾,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學方。
2023年5月19日,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以扒社區李家寨組,李學方在察看苧麻長勢。
銷路廣了,李學方夫婦忙不過來,就找寨上苗族姐妹來幫忙,計件給工資。李家寨組的苗族婦女龍中艷常常到李學方家幫忙,能賺錢,能學藝,她很開心:“有空就來給他們做麻布衣服,一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能賺幾千塊錢,還能學技術。”(圖/文 楊英、陳一仆、胡旭東、鐘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