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聯播

黔東南的節日

2021年08月16日16:10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7月23日,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民的節日。因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於1956年7月23日成立。我就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第三次前往黔東南這片紅色的熱土。前后20多天,走了七個縣(市)。所見所聞所感,皆在此文中。

1934年12月13日上午,紅一、紅九軍團從湖南通道兵分兩路向黎平開進。15日,在黎平東北的五裡橋擊潰黔軍第一道防線,佔領黎平縣城。始建於明代的翹街沸騰了。苗民中也有不少是聽說過紅軍的,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簞食壺漿迎接紅軍隊伍。紅軍總政治部還在黎平城召開了群眾大會。

12月18日召開的黨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上,經歷了湘江慘敗和湖南通道轉兵的紅軍,一致擁護毛澤東提出的“建立川黔邊根據地”的正確戰略。

黎平會議后,紅軍繼續征戰黔東南。一路披荊斬棘,順利向貴州西北部進軍。黔東南,不僅是原生態的寶地,也留下了中國革命的深深印記。

紅軍的足跡,遍布了台江、錦屏、劍河、鎮遠、施秉、黃平、余慶和三穗。

7月15日,烈日炙烤著大地。我們到達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台江縣施洞口偏寨。如今,仍然可以在江邊看到當年毛澤東和紅軍宿營的板屋。牆上挂著紅軍的馬燈和斗笠。“紅軍是工農的軍隊”等紅軍標語依稀可見。

在劍河縣清水江柳川鎮中都村陡寨的山道邊,毛主席曾把身上的毛衣、行李中的被單和僅有的糧食送給在寒風中忍飢挨餓的苗族孩子。如今,在那裡樹起了“毛澤東送寒衣”的石刻紀念碑。在大廠坳等地,也立起紅軍征戰紀念碑和紅軍烈士的墳塋。

位於氵舞陽河畔的鎮遠古鎮,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登上高高的苗疆長城,俯瞰古鎮,宛如一幅立體的太極圖。如今,漫步在人來人往的氵舞陽河畔,看到近代民主革命家李烈鈞刻在巨石上的墨寶“乾坤入釣竿”,深以為然。

以原始自然生態、天象奇觀、奇峰麗水、佛教遺址、道教古剎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貴州省第三個世界自然遺產雲台山側,矗立著紅六軍團戰斗遺址碑。而擁有號稱“天下第一漂”的施秉、妙趣橫生的黃平野洞河漂流、與那些集山、水、洞、泉為一體的理想生態旅游勝地交相輝映的是舊州的紅軍遺址、黑沖的紅軍戰斗遺址。

被稱作“黔南第一洞天”“黔南第一奇境”“貴州第一名勝”的飛雲崖﹔“中國最后一個持槍部落”的“岜莎苗寨”﹔依山傍水的丹寨萬達小鎮﹔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的下司古鎮,以及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文化為內核,融商業、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錦繡黔東南”,這些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黔東南大地上的紅色文化、紅軍長征的遺址,都將成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一部分。

可喜的是,在2020年年底,黔東南各縣(市)都已退出了“貧困縣”的序列。曾經的紅色歷史、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黔東南各族人民不斷努力,從精神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

走過每一個鄉鎮、每一個企業都可以看到他們響應黨中央號召,努力脫貧、精准扶貧的計劃。

黎平縣桂花台茶園把杭州市下城區東西部協作引進的資金用於扶貧協作,為建檔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採摘技能培訓2000人,致富帶頭技能培訓30人﹔產業項目覆蓋4個極貧鄉鎮的25個深度貧困村。80%的產業收益用於覆蓋1820戶貧困人口,20%的產業收益重點覆蓋25個深度貧困村,每村的年收益可以達到10508元。

在以男聲侗歌“掠過古夢邊緣”聞名的黎平縣黃崗,成為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在這個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侗寨,也包括了中國扶貧基金會2013年起創建的“百美村宿”。這只是無數脫貧攻堅努力中的一個小小的事例而已。

從江縣的一家民營煨酒企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5個村建檔立卡200多貧困戶,每戶增收800元。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既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扶貧基地。四鄰八舍的鄉親來到這裡傳承他們古老的技藝。

在“千匠百藝,藍靛之鄉”的榕江縣,建起藍靛染、刺繡、蠟染、手織布等手藝扶貧車間的月亮故鄉非遺文創中心。他們發揚苗族的傳統手工技藝,聚焦本地手工藝文化資源,以及貧困村寨婦女就地就業的痛點,發起“手藝點亮回家之路“。我也在那裡買了“月亮故鄉”的藍靛印染挂歷,照亮我的“回家之路”。

在黔東南每一個縣,都有脫貧攻堅的案例。可貴的是,他們在發展任何一個產業或者事業、做任何一件工作的時候,都會想到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對於脫貧攻堅有什麼好處。雖然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努力看起來都十分微小,都那麼微不足道。但是,隻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終究可以收到“聚沙成塔”的功效,造就出黔東南人民永遠的節日。(郭偉成)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