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出台《關於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龍章榆
2021年08月15日09:1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8月14日,記者從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貴州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把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扶貧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省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6.2%、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前2位,總量由2015年的全國第17位躍升至第14位,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農業基本盤更加穩固。2019年以來,貴州創新實行省領導領銜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採取超常規舉措,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目前,貴州辣椒、茶葉、藍莓、李子、獼猴桃、百香果、火龍果、刺梨等產業規模名列全國前茅,蔬菜、食用菌產業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貴州省桐梓縣官倉鎮軟棗獼猴桃基地。人民網 王秀芳攝

與此同時,貴州省農業發展也還存在農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農業經營主體不強、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好、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農村陳規陋習比較突出的問題。

進入新發展階段,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必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旅游產業化,必須有農業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為此,貴州出台了《關於加快山地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從“加快構建山地農業產業體系”“著力夯實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開放”“保障措施”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3條意見。

貴州山地農業成為“綠色銀行”。湄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聚焦現代農業三大體系

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的“三大支柱”。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重在提升農業生產力,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在完善農業生產關系,二者又共同支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體現了現代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有機融合,體現了現代農業的豐富內涵和核心支撐。意見聚焦三大體系,提出了14條具體措施。

加快構建山地農業產業體系

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和防止“非糧化”,遏制耕地撂荒。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制定出台重要農產品分品種區域布局和生產供給實施方案,增強糧油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到2025年,確保糧食播種面積4131萬畝、產量1058萬噸以上。

貴州山地農業唱響綠色樂章 。人民網 王秀芳攝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種植業。聚焦優勢產業、優勢單品、優勢區域,因地制宜發展縣域主導產業,提高規模化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加強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建設一批相對集中連片的特色產業基地,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漁業。在保護生豬產能基礎上,大力發展牛羊產業,優化發展家禽產業,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提升規模化標准化水平。到2025年,“四肉”產量達到260萬噸,禽蛋產量達到32萬噸,奶類產量達到7萬噸,水產品產量達到30萬噸。

積極發展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加大林業資源開發利用力度,調整優化林業結構,大力發展干(堅)果、花卉苗木、木本中藥材、刺梨、竹、油茶、花椒、皂角等特色林業產業,推進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到2025年,發展特色林業產業1900萬畝﹔新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1000萬畝,全產業鏈年總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

貴州省桐梓縣山地農業碩果累累。 穆丹靜攝

著力夯實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和現代農業水利工程。著眼於保障糧食安全,圍繞土地整治、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輸配電等重點,以縣級為主體,聚焦重點區域,統籌整合資源,加快推進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形成高標准建、高標准管、高標准用的農田建設格局,提升耕地質量和產出水平。到2025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1000萬畝以上,耕地有效灌溉率達50%以上。

實施科技賦能強農工程。堅持科技為農、興農、強農、富農,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力。到2025年,新增培育涉農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0%以上。

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聚焦打牢基礎、推進創新、實現突破,強化種業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芯片”作用。到2025年,摸清全省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實現種質資源應收盡收、應保盡保﹔選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高效農作物和畜禽品種,實現油菜新品種選育重大突破、生豬自育品種零突破﹔建成一批良種繁育基地、新品種展示基地。

實施山地農機化工程。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突出“改地宜機”“改機宜地”和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加快提升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5%。

望謨3.5萬畝山地精品芒果豐收上市。望謨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全面布局、重點破局。

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工程。堅持投入減量、生產清潔、循環利用,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

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培育行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效益優先,通過市場化方式、依靠市場力量,加快農業提質增效步伐。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達130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達50家以上,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達3000家以上。

實施農產品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堅持用標准引領質量,大力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

貴州辣椒產業讓老百姓日子越來越“火紅” 。人民網 王秀芳攝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行動。堅持補鏈、延鏈、強鏈相結合,著力延長產業鏈條,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以上。

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平台創建行動。打造一批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樹立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產業鏈延伸配套、要素集聚保障、效益集中顯現的農業現代化樣板。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到2025年,新增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6個、產業強鎮40個,累計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0個以上。

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40多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發端於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聲春雷,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多年來,貴州大地上探索出了“頂雲經驗”“湄潭經驗”“三變改革”……一場場以“三農”為中心的改革,為全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貢獻了“貴州智慧”。進入新時期,改革開放仍然是貴州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一招。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激活農村資源要素,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深化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實現“三變”改革行政村全覆蓋。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証,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探索政企結合、農銀企產業共同體等模式。

暢通農產品市場銷售。堅持完善設施、健全網絡、暢通渠道、壯大主體,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優化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更好發揮政府引導服務作用、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合作社聯結作用、農民主體作用,做到合理分工、各展所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加強農業區域合作,用足用好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建設南方重要的“菜籃子”產品供應基地。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進農業精准招商,擴大農業投資總量。推進農業對外開放。

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省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銷銜接更加順暢,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壯大一批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企業,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的特色品牌﹔全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效提升,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農業基本盤和壓艙石作用進一步穩固,促進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