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園交通“舒筋活絡”,原來背后是他們

場景圖。李靜設計
花果園,貴陽幾何中心,每天進出機動車數量達到10多萬車次、非機動車進出數量超過6萬車次,是貴陽市交通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貴陽市交管局南明區分局聯合花果園片區多個職能部門,對花果園交通情況進行整體提質,通過優化區域交通組織、開展“三車”專項整治行動,實現花果園內部道路更暢通,早晚高峰緩行提前結束的目標,讓市民的出行體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多措並舉 打通交通“動脈”
“不要橫穿馬路,請退回來。”每天早高峰剛剛開始,花果園各個易堵路口,交通疏導員就位。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在易堵路段進行交通疏導,著重保交通暢通。
花果園交通。
“他們風裡雨裡都在,有了他們的守護,橫穿馬路的市民少了,我們突然停下來的頻率也低了很多,極大降低了車輛排隊等待的機率。”每天開車進出花果園的市民陳先生說道。
增派人員進行交通疏導,是花果園加強內部道路暢通的其中一項措施。在貴陽市交管局南明分局的監測平台,每一個擁堵路口,都有詳細的監測數據。一旦出現一個點,就著力擊破一個點,擁堵情況得以有效避免。
近日,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從中環往半山小鎮方向,尾車排行較多。為了解決這個擁堵點,交管人員將半山小鎮路口紅綠燈進行合理優化。還在W2區停車場出入口處增設隔離護欄,匝道內施劃成兩條車道,在高峰期加派人員疏導……通過這一舉措,交通車尾排行距離縮短約1.3公裡,晚高峰交通恢復時間從原來的19時30分,提前到18時30分。
高峰時期的Q區匝道,車輛過去會排行至五裡沖路段,為了解決這一現象,Q區八棟人行過街天橋建成開通。隨著天橋的開通,有效提升了該路段秩序和車輛通行效率。交通恢復時間從曾經的19時左右,提前到18時30分左右,實現了全天基本無高峰。
近年來,花果園交通組織不斷優化,交通硬件設施不斷升級完善,花果園區域內交通情況整體提質。據了解,高德地圖聯合多家權威機構發布了《2021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貴陽市交通健康狀態持續變好,通行流暢度提升。
多方參與 疏通“毛細血管”
在花果園,大多數主干道上都有學校分布,學生出行較為集中,給周邊交通造成壓力。高峰期接送學生車流與上下班車流疊加,路網交通量陡增。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護學隊伍”出現了。
清早7時40分,在花果園延安南路南實二中校門口的十字路口處,一支由交警、老師、家長和物業共同組成的“護學隊伍”,有序組織學生過馬路。
花果園交通。
“請注意車輛,切勿闖紅燈……”馬路中間的隔離護欄上,一支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警示語音。40多分鐘時間,在1名家長、2名交警、3名老師的“護衛”下,學生們有序地通過馬路,安全到達學校。這樣的模式得到了學校校長的點贊,“每天學生還沒踏進校園,就上了一堂生動的交通安全實景教學課。”南實二中有關人士介紹,通過老師和家長從點滴做起,讓交通安全觀念深入學生心中。
以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治理為著力點,在上下學高峰期,“護學”小分隊對學校周邊交通壓力較大的路口進行交通疏導。目前,這種全民共治模式已在南實二中、北京八中及南實一中等學校路段展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為了更好的保護學生上、放學出行的安全,近日,在遵義中路花二小路口,交管部門新增施劃了兩條人行過街斑馬線,同時還增派了交通疏導員。這樣一來,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也提升了道路秩序和車輛通行效率,有利於保持良好的交通環境。
通過保障學校路段的交通安全暢通,花果園主干道的交通通暢得到了帶動,進而促進了片區交通持續向好。
健全公交體系 優化出行環境
健全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對緩解交通壓力至關重要。花果園採用“公共交通優先+道路快速通行”的模式進行交通規劃,整體打造涵蓋城市軌道系統、城市公交系統、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統、城市道路系統、公共立體交通人行慢行系統、地下交通系統等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六橫六縱”12條市政一級主干道,總長約32.14公裡,整個交通體系以公交優先為原則,通過人車分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為市民提供多種出行選擇。
目前,花果園內有兩大公交樞紐站,多條公交線路從這裡延展。其中,小車河公交樞紐站位於小車河路,共有3條公交線路從這裡始發(終點),分別前往大凹、多彩貴州城、萬科城等地。中央公園公交樞紐站位於遵義中路,共有9條線路從這裡始發(終點),分別前往大營坡、黨武、青岩、天河潭、蔡沖、合朋、上壩村等地。
通過調研,宏立城物業發現花果園社區內短途出行交通需求旺盛,尤其是在每天早晚高峰的時候。為了讓往來花果園的居民享受到更為便捷的出行體驗,2020年7月1日,宏立城物業出資,與貴陽公交集團合作運營的花果園社區免費穿梭巴士正式運營。共有八台車,分兩條線路進行載客,分別是阿哈湖濕地公園為起始點的專線一、以花果園中央公園為起始點的專線二。
穿梭巴士的運行有效緩解區域內循環的出行壓力,助推花果園交通環境的持續向好。
隨著公交系統的優化,BRT的投用也進一步完善了花果園的立體化公共交通網絡,減少了市民開車出行的頻率。目前,在中環路上設立的30個全封閉式公交車站中,花果園設有蘭花廣場站、鬆花路站、五裡沖站三個公交車站。B1、B2、B3、B4路4條主線全部在花果園區域設有站點﹔不少支線也在花果園區域設有站點。
另外,備受關注的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正在建設中,在花果園設3座車站:花果園西站、花果園東站(與規劃中的地鐵4號線換乘站)、鬆花路站(與規劃中的地鐵S3線換乘站)。
其中,花果園東站車站總長717.6米,標准段寬24.9米,是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體量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一座地下島式車站,沿中山南路南北向設置站位。根據規劃,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將爭取2022年6月實現全線“洞通”、2023年12月30日全線開通試運營。
現在,越來越便捷的公共出行方式,為道路通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投入使用后,將有效促進花果園交通進一步提質,花果園在貴陽交通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將更加凸顯。(文/圖 馮雪、吳啟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