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瓮安視窗>>瓮安新聞

黨建引領促和諧 城鄉治理格局新

——瓮安縣堅持基層黨建引領構建城鄉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1年07月22日11:33 |
小字號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在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瓮安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健全完善治理服務常態化機制,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實行“網格化”精細管理,建立“五單”工作機制,通過採取“黨建+理事會”“黨建+自願者服務”“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等多種形式構建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民事民治、民事民管、民事民理,促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

以“網格化+五單制”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活力

“七一”前后,瓮水街道河西社區街面上出現了一支由部門黨員、社區干部、居民組長、聯防隊員組成的夜間巡邏隊伍。這支隊伍深入背街小巷、夜市攤點、娛樂場所和學校周邊查看小區治安環境、檢查消防安全、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新冠疫苗接種常識。

“我們把夜間巡邏任務發到社區在職黨員服務交流的微信群裡,號召部門黨員主動認領任務清單。黨員領單的積極性很高,覺得能夠給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大家都願意來。河西社區從廣場社區分離出來不久,包括廣場社區在內,我們一共向黨員下單292件,黨員服務群眾129件。”廣場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河西社區居委會代理主任王清建告訴記者。

在瓮安縣城,社區派單、黨員領單,共建共管參與小區治理、服務群眾的事例不勝枚舉。

瓮安八小位於縣城主干道旁,路上車輛多,為保証學生放學時間段的安全問題,群眾通過書面向社區提單,請求人員協助維護交通。瓮水街道通過研判評單后,結合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向交警大隊派單,2020年10月,瓮安交警大隊迅速按照派單要求執單,隨后在學生放學時間開展了交通維護,同時向學生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提高了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此后,瓮安交警大隊定時或不定時到八小維護交通秩序,保障學生交通安全,就此事向廣場社區發起了群眾評單,反響良好。

基層吹哨、部門報道,是瓮安推行“五單”工作機制解決社區治理難題的創新之舉。五單,即一線“提單”、分類“審單”、對責“派單”、辦理“執單”、群眾“評單”。通過線上線下收集信息“提單”,經過初審、重審、審定三個層級梳理分類“審單”,按照線上線下任務分配“派單”,由群眾、社區、街道等辦理督促“執單”,群眾點評、街道季評、年終會評問題銷號“評單”,有效解決城市社區間、網格內的管理盲點、難點問題,今年以來,共解決問題150余個。

在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中,瓮安實行“網格化”精細管理,通過劃分網格來管社區、管片區、管小區,具體負責社會治理、鄰裡和諧等事務,實現需求在網格內發現、隱患在網格內排查、矛盾在網格內化解、服務在網格內開展、問題在網格內解決的“一網管”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干導向和結果導向,建立“四級組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體系,搭建街道、社區、片區、小區“四級網格”體系,建立提單、審單、派單、執單、評單“五單”工作機制,構建黨政一體、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新格局。

深化“雙報到”強服務,是瓮安推動“基層吹哨、部門報到”落地落實的重要手段。瓮安持續推行“部門定期報到、黨員每月報到”,鼓勵干部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活動,2177名在職黨員和118個黨組織全部到社區報到,開展互聯互動活動200余次,各黨組織和黨員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相關活動,幫助群眾解決事項100余件。

為解決社區治理中發現的各類綜合性難題,瓮安以“多平台”落實法治規范,建立“街道社區網格長+執法部門+行業監管部門+社區工作人員”的社區綜合管理聯動機制,構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數字社區”等新型管理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科學化水平。已建成瓮水街道中心社區和雍陽街道河濱社區2個智慧小區,正在建設智慧小區4個,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已基本實現居民小區視頻監控全覆蓋,建成高空雲防系統16套、人臉識別系統103套、車輛卡口系統174套,維護了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向好的局面,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以“黨建+理事會”為路徑, 實現農村基層“微治理”

走進全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達標示范組——平定營鎮平定營社區高枧坡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和諧新農村景象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組織村民選舉成立了村民自治領導小組,建立理事會,實施‘黨建+團建+婦建’治理模式,在鄉村治理上把舒葆初精神更深地融入進去,來引導和促進村民文明行為。近年來,全組實現矛盾糾紛、刑事案件、纏訪上訪“三零”目標。此外,黨員帶頭搞建設,大力投入農村環境整治,目前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平定營社區黨總支書記鄭秋介紹。

為努力實現家鄉美、百姓富,在理事會成員的帶領下,高枧坡組居民先后成立8家公司,涵蓋精品水果種植、肉牛養殖及深加工等產業,帶動40多戶群眾發展種養殖。組織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回村成立了春暉產業聯村團工委,建立了400余畝春暉精品水果種植基地,吸納當地20余名青年參與種植。通過春暉社的帶動,青年人通過直播帶貨幫助銷售農產品,共計80余場,銷售額200余萬元。

高枧坡組產業、文化、環境、治理四方之“變”的背后,體現著瓮安以“黨建+理事會”為抓手,實現農村基層“微治理”的智慧。

瓮安縣下轄10鎮1鄉2街道,轄65個行政村、40個城市社區,共計105個村(社區)。為提升治理效能,全面激發農村治理活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瓮安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村(社區)自治水平的實施方案》,建立村民議事制度,成立“村民自治小組”,建立“四議二公開”“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機制,規范議事程序,完善村規民約。並制定下發《關於在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中組建理事會的通知》,以村民小組或自然寨為單位組建理事會,理事會按照“凡事必議、凡議必決、凡決必行、凡行必果、凡果必查”的要求開展議事,深化村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模式和成果。

推行“黨建+理事會”,實現“微治理”。深化脫貧攻堅“三下沉·五示范”工作方法,用好縣、鄉、村、組四級網格體系力量,以“黨建引領、黨群一體、雙網並行、三治融合”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舉措,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有效整合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組織智慧和力量,在村級組建團支部、青工委、婦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建立青年之家、婦女之家、留守兒童之家等。在抓好社管委、組管委運行基礎上,建立健全以“黨建+理事會”為路徑的“三治融合”城鄉基層“微治理”體系,以黨建引領“微治理”,搭建“微平台”,健全“微機制”,規范議事管理,進一步推動各類基層事務向“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轉變,全力引導群眾由“靠政府”向“強自治”轉變,切實推動解決村組群眾基層治理中“誰來理事、理什麼事、怎麼理事”的關鍵問題。

抓獎勵激勵,增強示范創建動力。通過全縣示范評比,評選一批“金牌理事會”進行表彰獎勵。對金牌理事會中特別優秀的理事,納入村(社區)后備人才管理,積極發展培育為村(社區)“兩委”干部。同時,對經過縣級評定納入示范鄉鎮黨委、示范村級黨組織、示范“理事會(社管委)”的,在年終黨建考核中進行加分鼓勵。

黨建強則事業興。瓮安始終將黨的建設工作貫穿農村基層治理始終,圍繞“支部凝聚力不強、黨員示范作用不佳、環境治理按部就班沒有突破、村級合作社沒有實體化運營、農民群眾自我管理意識不強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堅持支部提“品質”、 黨員提“素質”、 村庄提“氣質”、 治理提“本質”、村社提“資質”、 群眾提“才質”的“六個提質”系統抓問題化解,促進基層組織建設質量提升。

在以“黨建+理事會”為路徑的治理模式下,瓮安打造了一批組織建設好,產業發展好,社會治理好,鄉風文明好,生態環境好和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示范性村組,形成了群眾事群眾議,群眾事群眾管的良好氛圍。目前,以村民小組或自然寨為單位組建村民組理事會1000余個,選舉產生理事長960余名,有序組織開展各類議事1000余次,解決群眾問題3000余條。

來源:黔南日報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