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流長鄉實施人才回歸行動 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一座座民房掩映在綠樹中,村內整潔有序,孩童在院壩內嬉鬧,村民們在大棚果蔬基地內辛勤勞作,有說有笑……7月21日,記者在清鎮市流長鄉大岩村走訪時,全村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村這些年的變化很大,多虧有個年青有為的好支書,是他帶領大家找到了發展的門路。”說起該村的發展,村民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群眾口中所說的支書叫張磊,現任大岩村黨支部書記。在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前,張磊主要在外從事工程項目建設,有著一份可觀的收入。流長苗族鄉黨委實施“鄉村人才回歸”行動以來,在村黨支部、黨員的推薦下,張磊毅然選擇回村發展。
村民在西瓜地裡勞作。
此前的大岩村,因黨組織老齡化問題突出,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明顯,產業發展滯后,群眾坐擁綠水青山,享有豐富水土資源,卻找不到好的產業發展之路。張磊上任后,帶領村支“兩委”黨員干部,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厘清工作思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該村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張支書上任后,提振了我們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給村發展帶來了新氣象,讓大伙兒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大岩村黨員張懷亮說。
村支“兩委”心氣順了,干勁也更足了。張磊依托村裡現有200余畝高標准精品果蔬基地,整合村裡閑散勞動力,通過與智聯公司協商,安排全村80余人到大棚果蔬基地務工,促進村民月增收3000余元,讓部分村民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西瓜長勢好,瓜農笑了。
同時,今年年初,張磊帶領回村的一批年青人,到興義、烏江等地實地學習西瓜、哈密瓜、苦蒜、茭白等農產品種植技術。考察回村后,立即組織黨員群眾召開大會,詳細介紹考察學習情況以及大岩村產業發展規劃,深入淺出給他們分析發展前景,算經濟賬。為打消群眾的顧慮,他率先帶頭將自己家裡4畝地騰出來試種了西瓜、哈密瓜、小香瓜等。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經過多次苦口婆心給群眾做宣傳動員工作,獲得了多數群眾的支持。黨員樊永貴、廖永琴也拿出自家土地跟著試種苦蒜,群眾張習軍、黃河也跟著試種茭白。
“如果試種成功,每年每戶可多增收2000至5000元。村民的積極性起來了,產業發展就有希望了。”張磊說。
幾個月來,西瓜、哈密瓜、小香瓜已順利開花結果,長勢良好,苦蒜順利栽種,茭白也順利存活。如今的大岩村,正朝著產業振興之路努力邁進。
大岩村僅是流長苗族鄉實施“人才回歸行動”促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鄉在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針對村(居)存在干部老齡化突出問題,創新實施了“鄉村人才回歸”行動,通過《致全鄉廣大外出務工黨員和優秀人才的一封信》、組織各村鄉土人才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激勵吸引各類在外創業人才回鄉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培育了一批中青年人員作為鄉村振興“主力軍”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鄉村振興,興村就要先興人。鄉村振興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需要能干有為的‘領頭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流長苗族鄉黨委書記唐玉坤表示,下一步,在村“兩委”換屆中,將繼續出台各種措施,勇於“下深水”選人,鼓勵更多德才兼備的能人回歸鄉村、留在鄉村、建設鄉村,見証鄉村振興。(圖/文 陳勇、胡藍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