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經濟”新賽道 貴陽花果園商圈成入駐熱門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結構的轉型,消費佔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以促消費為重點的政策也持續加碼。“首店經濟”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對於增強城市空間活力、繁榮城市街道與商業、增加城市消費空間的作用日益凸顯。
隨著各地相繼出台鼓勵“首店經濟”發展的政策,“首店經濟”正成為打造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商業魅力的重要王牌。貴州省《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深挖釋放內需潛力,繁榮消費市場,發展步行街經濟、假日經濟、首店經濟等。
隨著傳統商貿業加快升級,擁有百萬人流量的花果園商圈能級不斷提升,各類品牌“首店”紛紛選擇落戶於此,一些“首店”已逐漸成為“打卡地”,首店經濟在豐富商業業態為市民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的同時,也為商圈發展、消費潛力激發注入了新動力。
花果園購物中心。徐其飛攝
“客流之王”花果園滋生首店土壤
ME+——網紅流行飾品品牌,貴州首店,於2021年2月5日在花果園購物中心正式開業。作為國內飾品潮牌,M+以“大規模集合+快時尚速度”的迭代模式,打造了“無品牌溢價、無過度包裝、無流行時差、無年齡限制”的潮流平價飾品的集合站,成為花果園新的打卡地標。
在花果園購物中心,ME+以300平方米超大購物空間、40000+款流行爆款飾品,店內標志性的打卡元素“彩虹襪子牆”、“頂天立地飾品牆”等,吸引了全城熱愛飾品的潮人爭相打卡。走進店內,極簡的空間場景、熱烈潮流的色彩打造成就了這家“高顏值”門店,讓它在周圍一眾門店中脫穎而出。在開業當天,ME+排起了百米長隊,引得潮人們爭相購買。在日常,M+也是客流源源不斷。
ME+受消費者青睞,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開創了飾品品牌的新玩法。在選品上,ME+將飾品和消費者連接起來,為消費者陳列了大量的明星同款,搜羅了INS爆款,並且同款爆款及熱賣產品的特色都被一一標識出來,打造以飾品集合店為載體的全新社交空間。
其實,ME+只是花果園購物中心升級改造以來引進的其中一家網紅店鋪。最近,這裡的許多品牌都在年輕潮流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換。例如Wow Colour、完美日記、喜茶、ACUPUNCTURE、中國李寧、MLB……這些網紅品牌都已進入花果園購物中心。而Sevenbus、呷哺呷哺、黑蚊公園屋頂籃球場、二次元服飾仲夏物語、盲盒手辦TOP TOY等都在花果園購物中心布局。
不少選擇在花果園商圈開店的投資者都表示,花果園年輕時尚潮流的商圈氛圍,與自己的品牌十分契合。同時,花果園擁有包括雙子塔在內的眾多地標性建筑,是大多數外地游客熱衷的“打卡聖地”。入駐花果園商圈,既有強大的人流量作為維持良好經營的保障,同時也可以通過品牌在商圈的實際表現來檢驗品牌對本土的適應力,及時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在銷售策略上進行優化,從而為“二店”、“三店”開業,進一步拓寬貴州市場打下基礎。
花果園購物中心大景。吳啟鬆攝
“懷舊元素”匯聚激發首店活力
最近,全國連鎖的網紅火鍋“鹵校長”在花果園火了。這家在裝修上還原重慶20世紀80年代市井風貌,試圖體驗重慶美食街景的餐廳讓眾多食客甘願排上3個小時的隊,也要一睹它的風貌。
鹵校長貴陽首店,身處花果園商圈,在繁華的現代建筑映襯下,其復古又市井的設計,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走進鹵校長,儼然是過去街頭巷尾熱鬧哄哄場景的復制版。任何你可以想象到的老社區元素都被包含在其中:批發店、照相館、理發店、按摩城、小賣部、糖果店等。
鹵校長老火鍋,作為鹵味火鍋的開創者,始於1946年的重慶市井費婆婆的鹵攤,巧妙地將現撈鹵味與火鍋相結合,碰撞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味。其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把鹵校長打造成有城市文化符號的餐飲店鋪,讓忙碌的城市人有逃離現實的空間。”得益於此理念,鹵校長這種“餐飲+文創”的新模式大獲成功。在花果園商圈實現突圍,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打卡。
花果園商圈如何做出特色?近年來,商圈運用懷舊文化,打造出不少“餐飲+文創”的IP,他們也正在眾多店鋪中嶄露頭角。
九街淑芬串串花果園店是這些IP中的一大明星。作為重慶串串界公認的“扛把子”,淑芬開到哪火到哪,除了味道是淑芬取勝的一大法寶,“港風”拍照區、復古“港風”打造,這種“餐飲+文創”的模式,可以說是淑芬另一道取勝法寶。
在淑芬串串,這裡濃郁的“港風”色彩,成為了很多人打卡拍照的首選。濃郁而又復古的港式街景布置,享受吃串串樂趣的同時,讓人仿佛置身於老街中。這種理念,讓淑芬自開業以來,天天仿佛置身旺季。
除了這兩大IP,近年來,花果園商圈運用“餐飲+文創”的模式,還打造了春萊老撾冰咖啡泰式奶茶這一網紅IP。在春萊店口,每天都能看到前來打卡的年輕潮人。大門前透明的凳子,配上背景牆的一排鐵通和椰樹,滿滿的東南亞風情。店內,奶茶是用塑料口袋裝,十足的當地特色。依靠這樣的文創模式,春萊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擁有眾多粉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
“花果園商圈內,打造文創餐飲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從事市場分析8年多的張先生認為,在市場環境當中,同質化競爭不可避免,但通過文化的賦能,可以讓經營主體開發出更多、更有生命力的產品,從差異化發展中找到更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這一角度來講,以懷舊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為代表的各類文化在花果園商圈中興起,是商業升級的一種信號,也是商業發展的一種現實需求。
花果園景色。吳啟鬆攝
政策加碼驅動首店經濟“常新”
首店經濟的發展繁榮,離不開政策助力。2019年8月,《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印發,提出因地制宜,創造條件,吸引知名品牌開設首店、首發新品,帶動擴大消費,促進產業升級。從城市方面來看,繼上海在國內首次提出首店經濟概念后,北京、廣州、成都、重慶、濟南等城市也紛紛布局首店經濟。
貴陽市積極推動首店經濟發展,2019年,貴陽市在《關於支持“百場千店萬鋪”建設促進消費升級的若干措施》明確鼓勵品牌首店引進。對知名品牌在筑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西南地區品牌首店、旗艦店,每年擇優選擇20家具有引領性、示范性和帶動性的,每個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時尚買手店在筑設立門店,單店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並納入統計的,每年擇優給予運營主體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2020年,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時尚潮牌、特色品牌體驗店落戶貴陽市南明區,141家貴州首店、城市首店入駐該轄區商業綜合體,“線上+線下”模式加速融合,傳統商業升級取得新進展。
2021年,貴陽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深入推進振興商貿業“百場千店萬鋪”建設攻堅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消費擴容提質大行動、零售業創新工程。
作為貴州省較大的城市綜合體,花果園商圈借助新一輪政策優勢,積極探索和創新商業的管理體制,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和品牌引進工作,推動“百場千店萬鋪”落地,抓好首店引進,提升消費聚集、引領和創新能力,重點招引發展行業內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亞洲首店、西南首店、貴陽首店等,以及創新商業模式和經營業態的全新旗艦店、概念店、體驗店、定制店,培育提升蘊含黔中文化、展現工匠精神、承載城市記憶的特色小店,使花果園商圈成為貴州乃至西部地區重要的商業創新地。同時,順應市民品質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需求,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大幅提升消費滿意度,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城市建設、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馮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