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江佳佳 通訊員 楊國林)“以前我隻能在家帶孩子,搬到新家后,社區干部對少數民族搬遷群眾格外關心,幫我們在家門口找到好工作。”11月18日,銅仁市萬山區旺家花園的旺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土家姑娘陳霞端坐在電腦前分類處理圖片。從印江自治縣杉樹鎮冉家村的留守婦女,一躍變成每月工資4000多元的人工智能標注師,堅定了陳霞扎根城市新家的底氣。
“十三五”期間,銅仁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幫助29.36萬群眾搬出大山,其中少數民族群眾人口約21.13萬人,佔搬遷總人口的72%﹔跨區縣搬遷人口12.55萬人,佔搬遷總人口的42.8%。
“讓各族群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轉變,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銅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方門照說,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民族工作,銅仁創新“54321”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開展幫搬遷、幫融合、幫就業、幫解困“四幫”服務,推進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建“五共”社區建設。
創新“54321”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銅仁做實搬遷群眾信息台賬,建立遷入地與遷出地聯動機制,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民族事務服務窗口,編印群眾服務指南,開通服務熱線﹔在社區建民族風情“鄉愁館”、設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欄、組建各民族文化隊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還在安置點建立群眾自治隊伍,由搬遷群眾自發承擔物業服務,創新“樓棟長制”等管理機制,推進社區自治﹔將少數民族黨員培養成創業致富能手、將少數民族創業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此外,還加錢培育民族特色產業,拓寬少數民族搬遷群眾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