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省內名校長、名師工作室等平台,充分發揮貴陽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省內教育“組團式”幫扶格局——

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

2020年11月26日09:33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11月17日下午,在劍河城關第三小學開展學校教導工作培訓時,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導主任甘露引用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的名言開場,與劍河城關三小教職工分享了學校教導處工作的有關經驗,幫助他們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劍河城關三小是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對口幫扶學校,自2016年開展結對幫扶以來,通過專題講座、示范課教學等方式,把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理念植入劍河城關三小,讓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實現了變革性發展。

近年來,貴州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依托省內名校長、名師工作室等平台,充分發揮貴陽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強弱結對”的省內教育“組團式”幫扶格局,實現先進理念植入、先進管理經驗落地、先進教育教學制度生根,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省會城市輻射帶動

9月15日,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正式通過評估躋身貴州省省級二類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

說起成功升類的緣由,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校長李娜表示,除了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外,主要得益於近年來貴陽市第六中學、貴陽市民族中學、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等學校開展“組團式”幫扶,讓學校理順發展方向,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2016年,貴陽市民族中學開啟“一對一”幫扶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隨后其他兩所學校加入進來,全面革新長順民族高級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師資培訓等領域,推動該校不斷沿著教育現代化邁進。

“‘組團式’幫扶不僅讓我們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更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享受到省會城市的優質教育。”李娜說,以貴陽實驗三中設立的貧困縣專班為例,長順縣每年有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將進入實驗三中,獲得與其他同學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好的成長。

和長順縣民族高級中學一樣,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也在貴陽市第一中學的幫扶下,實現了巨大轉變。

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校長勾忠光用一組數據描繪了這種深刻變化:以前,關嶺學生外流到鄰近教學質量較高地區就讀的情況很嚴重,流失率高達50%以上。近幾年來,通過與貴陽市第一中學開展聯合辦學,不僅外流優質生源持續回流,每年還要接納近500名縣外優秀學生。

近年來,貴陽積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與六盤水、銅仁、安順等地建立市與市、縣與縣、校與校的教育合作幫扶關系,結對幫扶全省貧困地區學校200余所,為全省廣大貧困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貴州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貴陽市的輻射帶動下,全省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強校也積極對口幫扶一些鄉鎮和農村學校,在東西部對口幫扶格局下,在省內形成各有特色、百花齊放,既借助省外也借助省內教育資源的教育扶貧格局。

發揮名校長引領作用

如何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是甘露為劍河城關三小教職工培訓的核心內容。

強校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甘露建議城關三小要在抓好教師教學常規檢查、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提升教師教學積極性等方面下功夫,以問題為導向,積極適應新時代教育教學工作要求。

甘露還有個身份,是貴州省劉明蓉名校長工作室組員。近年來,依托工作室平台,她把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傳遞到許多貧困地區學校,幫助他們提升管理水平。

工作室主持人、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劉明蓉說,貧困地區的發展,根本上離不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作為全省首批名校長之一,她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團隊利用好名校長工作室平台優勢,推動教育資源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促進更多鄉村學校及教師發展,提升鄉村學校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鄉村教師的教學質量。

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劉明蓉名校長工作室的主要內容,除了一些既定的幫扶點外,更多的是主動找上門來申請結對的學校,劉明蓉都一一接受:“說明工作室的輻射效應正在凸顯。”

在工作室的引領下,目前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已和印江、長順、劍河、開陽、榕江等地區的10余所學校簽訂幫扶協議。

一個學校需要一名好校長,一名好校長還需要帶領一群校長成為一個共同體,來共同推動教育的發展。近年來,在探索教育精准扶貧過程中,名校、名校長作用的發揮越來越受關注。貴州通過名校長引領,將先進理念、先進管理經驗、先進教育教學制度植入貧困薄弱學校,推動貧困地區中小學辦學品質提升,實現內涵式高質量有特色發展。

貴州省陳吉鋒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陳吉鋒說,幫扶過程是雙向的,既能幫助貧困地區早日實現教育脫貧,也讓工作室成員在幫扶中得到學習和提升,實現教育脫貧和學員進步雙贏,真正發揮名校長工作室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高校領辦提升教學質量

2019年,生源人數激增讓建政中學校長馮小紅喜憂參半。喜的是學校規模正不斷壯大,憂的是在師資力量、辦學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這些孩子教育成才?

建政中學位於正安縣安場鎮建政村,是當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瑞濠安置點的配套學校。隨著當地群眾陸續搬入小區,學生人數從2017年的479人增至2019年的1185人。

馮小紅的擔憂很快被消除。2019年9月,遵義師范學院對口幫扶並領辦了建政中學,將在3年內從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素質提升等方面無償幫扶建政中學,並各選派兩名懂管理、熟悉教學業務的骨干教師到建政中學常駐。

遵義師范學院充分發揮人才、智力、資源等優勢,通過選派人才團隊、推行頂崗實習、承擔師資培訓等措施,幫助建政中學提升辦學水平。

促進教育公平,讓孩子們同享一片藍天,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工程。

2019年,作為組團式幫扶的貴州探索,高校領辦提質工作被提上日程,全省9所市(州)本科高校與13個縣(區)人民政府及教育局簽訂協議,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小學和幼兒園,並從高校遴選教學管理骨干任領辦學校副校長,選派優秀教師和優秀大學生擔任領辦學校音樂、美術、體育和英語等教師。

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成員趙廷昌表示,推動省內高校積極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小學和幼兒園,讓優質教育資源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聚集,讓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在家門口上學無憂,同等享受城鎮教育資源,切實增強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將徹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