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蒙之巔繪就脫貧攻堅壯美畫卷

——貴州脫貧攻堅主戰場畢節市脫貧攻堅紀實

2020年11月24日08:51  來源:貴州日報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最后9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納雍、威寧、赫章三縣名列其中。畢節7個國家級貧困縣(區)全部出列。

絕處求生!創造奇跡!這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畢節兒女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戰天斗地、改變命運的精神和氣魄!

85年前,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三省交界處召開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對轉變黨和紅軍的軍事戰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紅九軍團血戰貓場,沖出天險梯子岩。紅二、六軍團發起烏蒙山回旋戰,跳出重重包圍圈。

85年后,中國共產黨人帶領烏蒙兒女把絕處求生、勇往直前的紅色基因轉化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磅礡偉力,喚醒這塊千年沉寂的土地,絕地突圍,拔掉窮根。

畢節兒女永遠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畢節的“兩新”使命:畢節試驗區要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同時也在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實踐中探索新經驗。

畢節兒女永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的殷殷囑托: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后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如今,900多萬畢節兒女向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出了脫貧攻堅精彩答卷:2016年以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30.16萬人﹔1981個貧困村全部按照國定標准出列﹔7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按照國定標准摘帽。

畢節,逐夢前行!

昔日“去不得”

如今“了不得”

畢節,地處黔之西北,烏蒙腹地。這裡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峰聳立,溝壑縱橫,土地破碎,石漠化嚴重,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曾經,聯合國有關專家到此考察后丟下一句絕望的評價:此地不適宜人居!

這裡是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有多貧困?1985年,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偶然闖進赫章縣海雀村,記錄下這些片段:一家4口人,隻有3個碗﹔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缺3個月的鹽……

畢節的貧困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中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應運而生。

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畢節,拉開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大幕!

畢節試驗區成立三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場戰貧斗困的硬仗在烏蒙群山間打響。

脫貧攻堅硬仗怎麼打?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畢節當前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要盡銳出戰、務求精准,切實扛起政治責任,堅決打好“四場硬仗”,按照“八要素”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認真抓好問題整改落實,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畢節自東向西,海拔漸高,山巒漸陡,自然條件漸惡劣,貧困程度也越深。突圍貧困的戰役,從東邊條件稍微好一些的黔西縣打響。

2017年,黔西縣立下了在全市率先實現“整縣減貧摘帽”的豪情壯志。

隨即,黔西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指揮體系精准調度精准施策,制定出台《黔西縣脫貧攻堅大決戰行動方案(試行)》《黔西縣脫貧攻堅“大排查、大回訪、大宣傳”工作方案》《黔西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方案》等系列文件。選優配強31個鄉鎮(街道)黨委書記和384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精准選派384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組織1.3萬名干部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萬名干部進萬家”活動補短板。

排兵布陣,精准攻堅。黔西不負眾望,交出了出色答卷:2018年9月,該縣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專項評估檢查驗收,退出貧困縣序列﹔10月,黔西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在黔西縣成功減貧摘帽的基礎上,2018年大方縣緊隨其后,2019年七星關區、織金縣再戰告捷,摘掉了貧困帽子。

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最西邊的納雍、威寧、赫章三縣仍未脫貧,是全省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

廣大黨員干部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打響了這場“啃硬骨頭”的非常之戰!

非常之戰要用非常之舉!省委主要領導親自聯系貧困程度最深的納雍和威寧。他們的足跡遍布村村寨寨,為這裡的脫貧攻堅把脈問診、開方抓藥,確保政策、資金、人力向最貧困的地區傾斜。

火力凶猛,成效顯著。在山多地少的納雍,以“三紅”產業為支撐的特色山地農業風生水起,15萬畝瑪瑙紅櫻桃、1600萬棒紅托竹蓀、1000萬羽“大紅公雞(滾山雞)”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好產業。

威寧探索創新“三易”解“三難”。易地扶貧搬遷解決生存難,6.66萬人搬離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易地產業扶貧解決發展難,7萬畝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解決了1萬余名貧困人口就業﹔易地就業扶貧解決就業難,建立就業扶貧體系,精准組織符合條件的勞動力易地就業。

赫章不甘落后,緊追猛趕。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3+1”保障等取得明顯成效。

非常之戰要用非常之策。2020年伊始,貴州集中戰力啟動挂牌督戰,省主要領導定點督戰納雍、威寧兩縣,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集中資源向“9+3”挂牌督戰縣(區)傾斜。省、市、縣三級督戰隊立即對納雍、威寧、赫章開展常規督戰,進村入戶“察”,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督戰結合,確保各項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戰疫”與“戰貧”並舉,脫貧與致富同步。納雍、威寧、赫章,畢節脫貧攻堅三塊“最硬的骨頭”,如今摘掉了窮帽,斬斷了窮根,從昔日的“去不得”,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的“了不得”。

畢節,7個國家級貧困縣(區)成功實現了精彩出列!

打好四場硬仗

決戰脫貧攻堅

2018年2月,省委吹響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四場硬仗”的沖鋒號。

“隻要這四場硬仗打贏了,貴州的脫貧攻堅戰役就勝券在握。”省委主要領導話語鏗鏘。

畢節,聞令而動!

交通是發展的命脈。地處烏蒙山區的畢節,山高坡陡、切割縱深,交通滯后。明朝大儒王陽明仰天長嘆: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

這一切,隨著十八大以來貴州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而沉入歷史深處。高速、航空、高鐵、鐵路迅速織起了畢節立體交通網絡,畢節筑起了“高速平原”。

“大動脈”暢通無阻,“毛細血管”不暢成了脫貧攻堅攔路虎。納雍縣羊場鄉菜子地村馬家寨組74歲的村民馬國俊說:“沒路的日子,苦啊!趕場買點鹽巴要從天亮走到天黑,買兩個豬兒喂,背到家死了一個。”

如今,水泥路穿過陡壁,伸進寨子。“想吃點啥,流動小商販天天送上門,小喇叭裡扯著嗓子喊。”馬國俊說。

大道通天衢,阡陌連農家。如今的畢節,1.12萬公裡通村路,1.464萬公裡“組組通”在烏蒙大山間縱橫交錯,蜿蜒盤旋,串起一個個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連接山裡山外。

路修不進去的地方怎麼辦?搬出來。2015年11月,畢節市啟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打響脫貧攻堅“當頭炮”。

牛欄江畔的海拉鎮花果村大石頭組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進出村子,村民就靠唯一的溜索“溜”進“溜”出。“種出來的包谷稈還不得人的腰杆高。”村民伍科起抬起手臂比畫。

2019年4月,伍科起一家作為大石頭組最后一批搬遷的群眾搬進了縣城。“我在縣城找到了工作,有了穩定收入,孩子就近入學,不再打著電筒去上學了。”伍科起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生活隻會越來越好。”

哈沖苗寨、油杉河谷、可渡河畔……一個個“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群眾紛紛搬出大山,搬進城鎮。

為了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畢節市聚焦“六個堅持”,深入推進“五個體系”建設,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著力解決32.8萬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

發展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在海拔2600米區域的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高坡村、涼山村,“離天最近”的萬畝連片蔬菜基地蔚為壯觀。

涼山村村民馬敏萬感慨萬千,昔日隻能種包谷洋芋和牧草的黃土地,如今種出了蔬菜,他們一家3口在蔬菜基地務工,一個月就有8000多元收入,加上18畝土地流轉費10800元,一年收入比原來翻了好幾倍。

緊扣“八要素”,落實“五個三”,圍繞實現“六個轉變”,畢節市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明確12名市領導分別領銜推進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藥材、茶葉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在耕作條件較好的地方,發展食用菌、香蔥、辣椒等短平快特色優勢產業180萬畝﹔在地形破碎的陡坡耕地,加快已獲批的280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發展茶葉、皂角、刺梨、優質核桃等400萬畝,推動農業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畢節市全力夯實“3+1”保障。投入18.77億元,實施飲水安全工程895處,基本解決了109.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檔立卡貧困戶政策內參保率達100%,報賬比例達90%以上,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19.16萬人(次),資助資金40.24億元﹔完成14.77萬戶農村危房改造、2.27萬戶透風漏雨老舊住房治理、242戶人畜混居整治。

交通能進的地方就修路,隨之跟進發展產業,確保教育醫療住房保障﹔不能修路的地方就搬出來,讓地於林。“四場硬仗”對烏蒙山區的發展方式進行了重構,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隨著“四場硬仗”不斷取得勝利,畢節磅礡的崇山峻嶺間舊貌換新顏!

堅持盡銳出戰

匯聚力量攻堅

威寧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的消息,讓石門鄉泉發村剛過而立的女支書宋冰無比興奮,她在微信朋友圈寫道:是需要勇敢的作一些告別和做一些改變了。

宋冰的留言也許與她當初的承諾有關。2018年,碩士畢業剛半年的宋冰來到邊遠貧窮的泉發村擔任村支書時便立下誓言:群眾不脫貧,我就不脫單!

兩年多來,這位干練的彝家姑娘帶領泉發村群眾解決飲水安全,發展致富產業,整治鄉村環境,提升內生動力。泉發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了貧困。

宋冰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塊貧瘠的土地,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

精銳盡出,全力戰貧!畢節市建立“市領導聯縣、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兩委’遍訪到戶”工作機制,落實“雙台賬”“雙責任”“雙追責”工作要求,層層壓實責任。

壓實“聯縣”責任。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周建琨,與市委常委、威寧自治縣委書記肖發君聯系威寧自治縣﹔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集智與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何雲江聯系納雍縣﹔市委副書記張翊皓與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石永忠聯系赫章縣。其余的市委常委明確每人聯系一個縣(區)。

加強“幫鄉”力量。市領導其他同志分別聯系1個以上貧困鄉鎮,162個市直部門定點幫扶3個深度貧困縣92個鄉鎮,實現貧困鄉鎮市直部門定點幫扶全覆蓋。

強化“駐村”幫扶。從市、縣、鄉三級部門選派3297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進駐815個深度貧困村和貧困發生率高於10%的村開展駐村幫扶。

做實“入戶”遍訪。市、縣主要領導帶頭,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遍訪了貧困發生率30%以上的53個貧困村,縣(區)黨政領導遍訪貧困發生率20%以上的貧困村,抓實到戶幫扶工作。

戰鼓催征,攻堅正急。七星關區生機鎮大寨村第一書記李濤在幫助貧困戶王世榮家扛水泥時扭傷了腰。一周后,同事們看到他實在撐不住了,強行“押”著他去醫院,做了簡單的治療,揣著藥,李濤又回到了大寨村。

活著的人全力戰貧,犧牲的人精神永存。來自江南水鄉的小伙耿展宇一頭扎進烏蒙深處,決戰貧困。在一次外出核查貧困戶信息途中,他不幸遭遇車禍,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年僅33歲。

大方縣鳳山鄉謝都村主任陳永鳳,在她身患腦梗,醫生告誡她要好好休養,否則有生命危險時,她依然堅持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最終被病魔擊倒,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脫貧攻堅壯歌。

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第一書記李紹山一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四處奔波勞累,倒在了脫貧攻堅戰場,用青春和汗水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奮力戰貧,外部力量積極參與,共同譜寫了一曲內外合力決戰貧困的大合唱。

統一戰線傾盡全力幫扶。從畢節試驗區成立伊始,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中華職教社等便為畢節跨越發展、脫貧攻堅不斷注入強勁動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統一戰線加大了幫扶力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智力支持等方面傾盡全力。

東西部扶貧協作演繹山海情深。2016年9月以前,深圳市對口幫扶畢節。2016年,根據中央的決策部署,廣州市接棒對口幫扶畢節,4年來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7億元,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等方面助力攻堅。

社會幫扶彰顯企業責任擔當。恆大集團投入幫扶資金110億元,援建4萬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幫助畢節發展肉牛養殖、大棚蔬菜等產業。招商局集團、金元集團、盤江集團等993個民營企業幫扶1234個村,累計投入資金58.57億元,受益貧困人口38.14萬人次。

內外發力,決戰貧困。在全國統一戰線、東西部對口幫扶城市以及恆大集團等企業的幫扶下,畢節干部群眾竭力戰貧、苦干實干,在烏蒙之巔繪就脫貧攻堅壯美畫卷。

做好戰略銜接

推進鄉村振興

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落到實處?省委主要領導作出具體部署: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全環節,高水平、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基礎。

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戰略銜接,畢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個成果”一起收。

初冬,織金縣中寨鎮青山村的高山密林裡,1200畝赤鬆茸進入採摘期。“林下種植赤鬆茸畝產在3000斤以上,按市場價10元/斤算,畝產值3萬元以上。”基地負責人甘乾輝說,效益很可觀。

依托良好生態,發展林下經濟是烏蒙山區綠色發展的有益探索。而生態避暑康養旅游業的興起,讓畢節市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全環節,畢節市探索提出了“四個留下”,即深化黨建扶貧,選優配強、嚴管厚愛干部隊伍,抓實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為基層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留下一批活力強勁的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實厚重的村集體資產、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鄉村治理體系。

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便是實現“四個留下”的示范典型。曾經的箐口“茅草房屋巴掌大,一日三餐無變化。若要吃上大米飯,除非媳婦生娃娃。”

2017年,村裡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張凌放棄城裡的發展,回鄉擔起了帶領鄉親們決戰貧困的重任。他帶領村干部著力夯實黨建,大力發展產業,推進鄉村治理。

如今的箐口村,道路干淨整潔,民居嶄新漂亮,產業漫山遍野,群眾動力十足。全村集體經濟達16.7萬元,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5600元提升到了2019年的10370元。

箐口,成為了畢節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推進的樣本。

同時,畢節市著力推進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實施勞動力全員培訓計劃和“雁歸興畢”計劃等舉措,為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的畢節,正在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邁向鄉村振興,邁向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新征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朝政)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