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3日電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23日指出,近年來,民政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整治、公開、制約、筑底”等多種方法,有效遏制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中的“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今后這類問題會越來越少。
國新辦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低保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個別地區的低保政策在政策執行、監督管理等方面出現了漏洞,存在“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請問民政部如何從源頭預防和治理這些低保亂象,提高低保救助的精准度?
劉喜堂表示,這個問題是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中,特別是社會救助制度實施中的重要問題。民政部黨組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整治,分為“整治、公開、制約、筑底”這八個字:
一是整治。從2018年開始,民政部黨組會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民政部紀檢監察組,連續三年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整治違規行為、通報典型案例,始終保持了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今年專項治理就要結束了,明年就會轉入常態化治理,也會建立治理的長效機制。
二是公開。這幾年,民政部一直在通過各種方法來規范低保等社會救助中的公示、評議等環節,確保低保制度、社會救助制度在陽光下運行。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公布了全國3700多個接受投訴舉報的社會救助熱線電話,讓群眾來監督社會救助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民政部的社會救助服務熱線一共接到群眾來電533個,都已經轉辦處理了,從全國情況來看,地方各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接到群眾來電33.8萬個,也已經全部辦結了。
三是制約。就是在社會救助申請審批的過程中要形成制約的機制。比如說,全面實行了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干部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凡屬此類情況的,縣級民政部門必須入戶核查。通過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機制,村干部在這裡面如果有優親厚友的行為,通過大數據的查詢一樣可以查出來。同時,和財政等相關部門在加強資金管理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現在民政部門負責認定低保對象,但是見不到資金﹔財政部門負責撥付資金,但不負責低保對象的認定。在縣這一級,一般情況下是由民政部門認定對象、確定救助金額,然后把相應的信息發送給縣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把資金打到銀行,困難群眾直接到銀行去領取救助金,從而形成三方相互制約的機制。
四是筑底。加強基層經辦服務能力建設,下一步要在全國設立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困難群眾較多的地方還要再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從而讓老百姓很方便地申請救助,也能夠監督救助。
劉喜堂表示,通過這些措施,“人情保”“關系保”等問題能夠得到有效遏制,今后這類問題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