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載體之一,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從中藥材種植,到中醫藥制造,再到醫藥流通、藥食同源、康體養生……當下,烏當區中藥材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品牌影響逐漸提升、產業帶動日益凸顯,中醫藥煥發著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春風化雨,跨越騰飛。隨著貴州中醫藥產業園即將落地建設,烏當中醫藥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健康產業發展將掀開新的篇章。
依托優勢 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烏當區何以注重發展中醫藥產業?這與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環境密不可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生態,讓烏當區成為全國地道中藥材的重要產區。
烏當區海拔在872米至1659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4.6℃,森林覆蓋率達57.95%,境內多高山河谷,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地貌深度切割,氣候垂直差異明顯,生態環境復雜,自然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適宜的環境和豐富的資源為烏當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先天保障。
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目前,全區已探明野生中藥材資源1058種,目前種植開發47種、規模化種植開發18種,包括天麻、頭花蓼、紅土茯苓、杠板歸、苦參、丹參、三顆針等名貴稀有中藥材,佔貴陽市中草藥品種的53.4%,佔貴州省中草藥品種的22%。
豐富的生物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烏當區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烏當區圍繞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把中醫藥產業發展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將中醫藥產業作為促進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勢特色產業全力推進,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全區太子參、頭花蓼、鐵皮石斛等中藥材種植面積約5.47萬畝,累計完成產量1.78萬噸,累計完成產值1.53億元。
實踐証明,烏當區發展中藥材種植條件得天獨厚、前景廣闊,在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創新驅動 聚合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位於烏當區東風醫藥食品工業園的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一箱箱肺力咳合劑從生產車間走出,走向全國各地。2019年,該公司肺力咳合劑實現銷售收入16.2億元,印証著烏當區醫藥制造的實力。
為更好發揮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烏當區大力發展制藥產業,做精做優中藥和民族藥,推進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和民族藥產品發展,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實踐樣板、發展樣板、創新樣板。
——醫藥制造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目前,區內擁有景峰制藥、健興藥業、新天藥業等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10家,其中3家為全省領軍型龍頭企業、5家為全省醫藥骨干企業﹔2019年全區完成健康醫藥產業產值63.63億元。
——中醫藥服務產業多元發展。2016年建成的貴州苗醫藥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參觀、考察人員近3萬人次﹔普濟生物生產的藥用化妝品和美容產品是全省唯一獲得藥妝字號的中藥材美容產品﹔以威門藥業的鐵皮石斛和天麻凍干粉為代表的中藥滋補保健品牌不斷形成,2019年實現銷售額600萬元。
——中醫藥品牌不斷形成。全區培育扶持了6家企業上市、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3個﹔持有批准文號的藥品187個,實際投入生產藥品58個,單品銷售上億元的有12個﹔擁有GMP生產線49條、專利210個﹔79種藥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80種藥品進入省級醫保目錄﹔16個品種被貴州省認定為醫藥名牌產品。
立足長遠,烏當區加大中醫藥產業科技投入,依托重點研發平台,進一步開發天麻、鐵皮石斛、頭花蓼等本地特色藥食材,切實提高中醫藥產業科技轉化率,大力推進民族藥創新發展,力爭到2025年,申報以“苗藥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與此同時,烏當區積極鼓勵本地中醫藥企業強化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力度,倡導中醫藥企業向上游原料基地延伸,提升中醫藥產品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努力打造優勢重磅單品,推進中醫藥產業壯大和發展……
發展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心懷高遠的烏當區中醫藥產業不斷尋求突破,永遠在路上。
“接一連三” 做強中醫藥全產業鏈
在烏當區水田鎮羅庄村,仿野生鐵皮石斛漫山遍野,於林間開出了“美麗經濟”﹔在烏當區羊昌鎮,100余畝的中藥材繁育基地內,一排排育苗棚錯落有致,一片片綠油油的白芨苗長勢喜人……如今,在烏當區,“綠色銀行”遍地開花。
中醫藥產業“接一連三”,事關產業發展需要、事關農民增收致富。
如何用好資源優勢,走一條綠色富民的農業發展之路?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烏當區應勢而謀,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作答——
健全產銷對接機制。圍繞中藥材資源優勢,大力推進中藥材品種發展,加快推廣地道藥材種植模式,打造全省地道藥材種苗基地,形成“種植在全省,基地在烏當,輻射在全國”的產業發展格局,推進“黔藥出山”。
聚力健全產業鏈條。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積極開拓產品種類,提升中藥材產品的品質,打出“組合拳”,讓中醫藥產業前端有銷路、中端有鏈接、后端有收益。
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因地制宜,依托龍頭企業,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種植大戶+農戶”等多種生產運營模式,以中醫藥產業的新發展帶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新突破。
“接一”還需“連三”,烏當區推動中醫藥產業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提升質效。
在醫藥物流方面,康心藥業、廣奕醫藥、光正醫藥、凱歸眾民、中衛時代等25家醫藥流通企業形成了產業集聚,具備了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物流運輸保障體系。2019年,全區醫藥流通產業銷售額實現約52.75億元,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在電商應用方面,烏當區作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及全省大數據大健康融合發展聚集區,在中醫藥產業、現代高效農業、醫藥物流業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度融合探索,在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拓展銷售市場等方面獲得顯著成效。
傳承、創新、發展。如今,烏當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正走在“春天裡”,特色產業壯大發展之路越走越實、越走越寬廣,源源不斷地為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注入動力與活力。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