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變成平菇種植“土專家”

2020年11月19日09:27  來源:貴州日報
 

深秋時節,走進素有“果蔬之鄉”美譽的德江縣錢家鄉,在洋塘橋旁的食用菌大棚內,菌棒鱗次櫛比,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菇香,這裡便是馮德義的小型家庭食用菌農場。

“平菇是一種喜歡濕潤、溫暖的菌種,在生產過程中要適時澆水,並保持通風。”馮德義介紹。作為錢家鄉沙壩社區小有名氣的“菌老板”“土專家”,他慢慢說起了自己種平菇的“發家史”。

2000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江西務工的他購買到了一本食用菌種植的手寫冊,他便充滿信心,邊學邊干,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近20年來,他經過各種嘗試,最終將重點放在了發展平菇產業上,通過自學成才,掌握了平菇的栽培技術,形成研發、培育、管理、銷售和推廣為一體的生產模式,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小角房養到大棚栽培、從提籃小賣到定點批發的蛻變。

馮德義靠著平菇發了家、致了富,成為村裡的食用菌種植大戶。

“與以前不一樣,現在政策越來越好,我的種植規模也逐漸擴大,收入提高了許多。從基本成型到現在,平均每年我們發展平菇10余萬棒,目前年收入在30至40萬元左右。”馮德義說道。

據了解,馮德義大棚內種出的平菇品質和品相優良,有穩定的批發銷售市場,批發價每斤2至6元不等,平均每天批發量在100公斤以上,最多的時候可達到200多公斤。

脫貧致富的馮德義並沒有忘記當地的鄉親們,凡是附近來請教種植技術的,他都熱情講解,並到現場進行指導,帶動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不僅如此,在他的大棚內平日裡便有五、六名群眾就近務工,每天能收入100多元。他們忙完清晨的採收和裝運,還能打理家裡的其他農活,實現務工、生產兩不誤。

近年來,德江縣將食用菌作為農村產業革命重點產業縱深推進,專門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和研究制定《德江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不斷強化培訓指導、技術服務和政策保障,著力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有力推動食用菌生產基地及家庭農場建設,持續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馮德義,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

“美好的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下一步我將充分發揮栽培技術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帶動更多家鄉群眾走上富裕路。”看到大棚內正在茁壯成長的平菇,馮德義對未來充滿信心。(德江縣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張凱鵬)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