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羅明榮:用青春與熱血點亮天鵝村發展路

2020年11月18日14:08  來源:多彩貴州網
 

從22歲到48歲,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我用青春與熱血,點亮了天鵝村的發展之路。

我叫羅明榮,是貴陽市息烽縣九庄鎮天鵝村黨支部書記。我今年48歲,從22歲開始,在天鵝村先后擔任婦聯主任、文書、村主任、黨支部書記。一路走來整整26年,我深深體會了村裡工作的不易,有時候一件事,得反反復復去給村民說多少次﹔有時候剛剛被村民罵出來,還得陪著笑臉登門﹔有時候明知道村民是無理取鬧,也不能翻臉,還得耐心做工作,直到村民心服口服。26年,有很多辛酸、委屈的經歷。不過,當看到天鵝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看到看到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看到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曾在工作中受到的那些委屈和辛酸,我認為都值得了。

2009年,當時我是天鵝村村主任,村裡有16戶村民家的房屋是危房,村裡申請了27萬元危改資金,但涉及到的部分村民家因為沒有勞動力,怕麻煩、怕多花錢,不願意改造危房。當時資金已到位,如果項目不實施,資金就要收回去。為了解決這個事情,我組織村裡的危改戶白天開大會,晚上入戶一家一家開小會。一方面細致耐心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聯系暫住的地方,幫他們搬家。考慮到一些村民家裡沒有勞動力,又幫忙找施工隊,統一為他們建房子。27萬元項目資金用完了,危房改造沒有全部實施完,我又多次跑縣民政局,協調幫扶資金2萬多元,兩個月內如期完成了危房改造,讓16戶村民住上了新房。搬進新房的一村民說,新房子比原來的老危房漂亮多了,要不是我把他家的門檻都快踏破了,新房子就“泡湯”了。

2016年換屆選舉,我被推舉為黨支部書記。上任后,我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引進好的項目,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為了進一步改善村裡面的基礎設施、增加老百姓的經濟收入,我帶領村支兩委,積極爭取完善基礎設施項目,走進每家每戶,宣傳黨的政策、跟群眾交心談心、了解群眾的困難,想盡一切辦法為其補齊短板。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制定了“周見面”幫扶制度。每到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我都會自掏腰包為困難群眾送粽子、月餅等禮物,有空閑時間就去陪年邁的老人聊天,幫他們打掃衛生、洗衣服。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帶領村支兩委以“支部+公司+農戶”合作共贏模式,動員村民種植2000余畝脆紅李,覆蓋全村97%農戶,讓群眾除享有200元/年的固定收益之外,還按公司、農戶、村集體5:4:1的比例,享受二次分紅。而且,村民可在脆紅李基地務工增加收入,基地裡還可以套種南瓜、辣椒等矮杆作物,以短養長。2018和2019年,村裡的脆紅李務工費和土地流轉費共計發放了80多萬元,老百姓的荷包瞬間鼓了起來,全村17戶4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工作中最難的是群眾不理解,老百姓有事關自己利益的狡黠,但朴實的真情能融化老百姓的內心。今年9月,村裡打造田園綜合體,需要老百姓無償拿土地出來修路,少的要佔地幾個平方,多的佔地幾畝。為了讓項目順利實施,9月份以來,我基本是早上出門,凌晨回家,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天天泡在實施田園綜合體的姜家坡組,苦口婆心開群眾會,動員大家支持工作。老百姓一次不同意我就去第二次,二次不同意我就三次四次,一直到老百姓過意不去了,理解了我的苦口婆心,理解了我的真心實意,理解了我是為了整個村的大發展,最后大家心甘情願無償拿出了土地。目前,村裡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的道路施工、房屋立面改造、觀景台、停車場、小廣場等單項工程都進入了正軌,預計明年1月份可以全面完工。

隻有真正付出過心血的人,才明白榮譽來之不易。我曾多次被評選為優秀村干部,2017年被評為“黨建帶關鍵”工作先進個人。天鵝村在2018年被評為省、市脫貧攻堅先進黨支部,2019年評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務黨務公開示范村。(通訊員 周嫻 李星)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