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市保基鄉:農旅一體化闖出發展新路

2020年11月16日14:5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風景如畫的保基鄉一角。 王瑤 攝
風景如畫的保基鄉一角。 王瑤 攝

初冬時節,行走在盤州市保基鄉陸家寨村,青山綠水間,巨大的古榕樹群盤根生長,村內人樹相依、楓林林立。平坦的水泥路綿亙蜿蜒,整齊明淨的房屋錯落有致,農家小院裡一撥又一撥游客前來賞楓葉、嘗美食。

自家小院裡,李躍芬笑得開心。今年7月剛裝修好的一棟三層農家客棧,是這位婦女笑容滿面的幸福源泉:“幾年前我們還在為生計發愁,現在房子有了,在家能照顧老人,還能做點生意。”

“2014年以前,路是土路,住的是土房,村裡的小伙子想娶媳婦都很困難。”談及過去的狀況,村民們深有感觸。

位於盤州市東北角的保基苗族彝族鄉,以前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薄弱,人均收入偏低。原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面對這一情況,保基鄉以貧困村、貧困人口、扶貧對象為重點,以產業發展為支撐點,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堅持抓好農旅產業發展,引導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

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茶葉、刺梨、特色養殖等主導產業,進一步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讓山因“農”而美,人因“產”而富。“今年採摘明前茶1噸多,銷售額180萬元左右,因為品質出眾,前來咨詢預定明年明前茶的客商不少。”保基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范德貴說。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培育,保基鄉的有機茶從小打小鬧到規模化發展,再到產業鏈逐步完善,走出了品牌發展路,也帶動群眾走上了致富路。

“現在很多村民都成了茶廠的工人,在茶葉基地除草、施肥、剪枝等,遇到採摘旺季,人均每天務工收入可達100多元。”范德貴表示,目前近2000畝的茶葉基地覆蓋農戶176戶668人,每戶年均增收1萬余元。

來到垤臘村林下養雞場內,隨著養雞場負責人鄧少林的一聲聲召喚,一群群烏骨雞從林間飛奔而出,聚攏一團啄食起散落在地上的飼料來。

“養雞場佔地100來畝,目前養有8000隻烏骨雞和土雞,覆蓋了155戶377人。”鄧少林說,這才是開始,下一步他不僅要讓當地的鄉親學到養雞技術,更要把生態養雞做成一個產業鏈,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農業產業讓當地群眾穩定增收,而立足生態,發展旅游則是保基鄉闖出的新路。

保基鄉境內群山連綿,地形地貌復雜,海拔落差較大,森林覆蓋率達80.98%,有格所河峽谷流域榕樹村落、田園流水、晚霞紅楓、山洞傳奇、總兵故裡等自然文化資源。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保基鄉按照全域旅游理念,著力打造格所國際山地旅游扶貧試驗區,建成陸家寨村榕樹文化體驗區、楓林觀光園及刀砍山、腳踩洞、槍打眼等景區景點9個,持續推進盤州市保基脫貧攻堅總兵文化園二期建設項目。

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把家鄉變成了景區,村民羅經飛這樣夸贊村容新貌:“一磚一瓦的變化都是家鄉的新模樣,田園風光更是美如畫。”

通過多年的努力,保基鄉2017年實現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從“內”到“外”煥然一新的保基鄉越變越美,越變越好,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夢想,同步小康的願景,也越來越近。 (李佳)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