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亨縣巧馬鎮:巧合圖書館館長是名支教志願者

2020年11月13日09:11  來源:貴州日報
 

第一次來到巧馬鎮的陳志霞站在筆直的馬路邊有點發懵。幾乎從進入集鎮的那一刻開始,她所見到的現實和自己之前的想象完全無法重疊。

然而,眼前裝點一新的校舍、風格一致的居民樓、基礎醫療設施齊備的衛生服務中心,這些建筑無論如何也看不到貧困的影子。“這……還需要‘扶’嗎?”這個疑問在她腦海裡盤旋了很久。她拍了幾張照片發到志願者的群裡,同樣引來一片好奇。

陳志霞是江西人,畢業后當了5年營養師,她想從既定的生活軌跡中探出頭去看看,做點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在搜索工具裡鍵入“支教”,彈出上千萬條信息中,一個叫“大山小愛”的民間公益組織吸引了她。這個成立於2012年的民間公益小組織,2016年正式登記注冊為“興義市威舍鎮大山小愛志願支教協會”,專注於貴州山區志願支教服務。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來巧馬鎮之前,她和其他幾個志願者集中在冊亨縣丫他鎮板萬村集中隔離了半個月,說是隔離,其實也是學習,在那半個月中,他們全面了解了冊亨縣的歷史、文化、習俗和貧困情況等。

陳志霞關於巧馬鎮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扶貧”的疑問並非沒有來由。這裡早已不缺教師,也不缺教學硬件。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后,以前村小的老師都整合到集鎮上的小學中,科任劃分更細致明確,還能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單從教學條件來說,這裡的孩子已不再面臨失學問題,基礎教育早已得到保障。

這樣的改變對過去連上學都成問題的山區兒童來說已是飛躍式進步,這一切看起來近乎完美,但當地政府依然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教育公平問題。相比鄉村,城市的教育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幼兒園不僅管吃、管住、確保安全,幼兒啟蒙教育更是重點課題﹔小學、初中除了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術科教學也已成為衡量孩子全面發展的標准,更別提課外五花八門的輔導和藝術熏陶。然而,這些在巧馬鎮中仍是短板。

離當地小學不遠的地方有一間圖書館,名為“巧合”,這個圖書館就是巧馬鎮用於彌補課外教育短板的抓手。陳志霞被分配到這裡擔任館長,開始了她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2019年開始運營的“巧合”圖書館是黔西南州首個由志願者任館長的圖書館,也是“興義市威舍鎮大山小愛志願支教協會”在支教方式上做出的新鮮嘗試。

圖書館雖小,卻可謂“五臟俱全”。參考現代書店的區域規劃,有主推各類排行榜單暢銷書的區域,為成年讀者推薦最新圖書﹔童書區域空間寬敞,糖果色的小桌椅可供孩子坐著閱讀﹔幾台嶄新的電腦能上網查詢資料,童書區旁還有活動室,多媒體設備為孩子提供線上教學……

雖然陳志霞來到巧馬鎮前后不過3個月,但已融入當地生活中,圖書館館長的工作讓她看到當地小孩對課外生活如飢似渴的需求。

每天下午放學后是陳志霞忙碌的開始。孩子們排著隊走進圖書館,戴著口罩的陳志霞挨個兒給他們量體溫、登記姓名,用免洗洗手液給他們搓搓小手。孩子們在這裡度過放學后的兩小時,常常吃過晚飯還會再來。容易興奮的小朋友們常常忘了自己在圖書館裡,但隻要陳志霞把手指放在嘴上做出“噓”的動作,他們就能立即安靜下來,完全投入到閱讀中去。

陳志霞支教生活剛剛起了個頭,她沒有見過巧馬鎮過去的樣子,但她看到了這裡現在的面貌,時間推移,她似乎還能想象出這裡未來的模樣。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