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延斌
10月11日,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迎來了2020級大學生。每當經過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時,人們總會習慣性地往裡看一眼,在正對門口的廣場上,停放著一架“寬寬胖胖”的波音737-500民航客機。
指著這架耗資1800萬元、尚在服役期的大型飛機,山東交通職業學院院長王心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我們給學生購買的教具。”
“買飛機當教具”的新聞火遍網絡,贏來眾多網友羨慕的目光。
“如果條件允許,這架飛機能立即起飛。”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徐華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架飛機液壓系統、燃油系統、操縱系統、空調系統、防冰排雨系統、氧氣系統、防火系統及機艙設備等一應俱全,完全滿足適航要求。
購買這架飛機,王心和同事們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網紅”飛機的背后,是一種深耕實踐教學的邏輯。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沒有開設過航空類專業。但旺盛的市場需求下,該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今年正式開始招生,首批80名新生已經報到。而這架飛機將用於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教學和民航CCAR-147維修培訓項目。
“在實習培訓過程中,它能最大程度地還原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工作實際。”徐華東向記者強調,“在人才培養方面,真飛機與模擬器完全是兩種概念。所以,這筆投入非常值得。”
從英國不遠萬裡飛抵濟南,期間在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又經過專業拆解、長途運輸、組裝調試……大動干戈的背后,王心的想法是:平台建立起來以后,不僅僅用於教學,學生在本校就可以考取飛機基本維修技能資格,也為山東其他院校的航空類專業提供服務﹔同時,還可以給山東省機場、航空公司及飛機維修企業進行在職員工培訓,包括和企業一起進行飛機維修技術研發等。
“網紅”飛機,只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深耕實踐教學的舉措之一。在該院寶馬集團BEST濰坊培訓基地,學生們正圍著一輛最新款的寶馬車輛進行拆裝。從大眾到寶馬,他們的最新款車型在面世之初便被送到這裡供學生們研究。而訂單式的培養方式,更使得教育教學與企業需求融為一體、無縫銜接。
交通是一個大行業。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天上飛的、海裡游的、路上跑的,你都可以找到一一對應的高仿真實訓裝備、對口專業和資深教授。比如,該院的城市軌道綜合實訓中心,幾乎將一個“迷你”地鐵站搬進了實訓室﹔270度航海模擬器,將海上的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操作和上下顛簸的體驗還原出來……一幕幕情景式教學,讓學生浸入其中,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除了教學工具外,師資力量也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推動實踐教學的重要“法寶”。記者了解到,該院碩士以上的師資佔到了56%,高級職稱以上師資比例27%。王心表示,讓掌握最新技術的老師教授學生,才能帶來最接地氣的職業教育。
作為教育部、財政部公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首批建設單位,始建於1973年的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已潛身於交通領域近半個世紀。該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17項一等獎,在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32項一等獎,就業率也已連續四年超過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