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助力安龍打造“安龍香菇”品牌

2020年11月13日12:3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上,有慈溪扶貧資金助力打造的“安龍香菇”成為貴州第一批食用菌區域公用品牌﹔包括“安龍香菇”在內的6個食用菌項目也因此成功簽約資金15.6億元,涵蓋菌種研發、食用菌供應鏈產業園建設、食用菌功能食品研發等方面。

慈溪市、安龍縣兩地開展結對幫扶,特別是2017年以來,派駐在安龍的慈溪幫扶工作組,立足安龍縣獨特的生態、地理、氣候優勢,加大食用菌產業精准扶貧力度——從龍頭企業引進,食用菌菌棒加工、菌包生產線、冷庫和大棚建設,以及消費扶貧等多方面投入近三千萬元幫扶資金帶動支持食用菌逐步發展成當地的脫貧支柱產業,同時打造了浙江省首個食用菌產業扶貧品牌“安龍香菇”。

安龍縣的夏季平均氣溫在20至23度之間,降水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光照總體上屬中低值區,滿足食用菌生長需要弱光的要求,這讓安龍可充分利用夏季低溫優勢,打好季節差,成為“優質夏季菇”栽培的首選之地﹔全縣境內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優良等級以上,為有機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必要條件﹔這裡優質的菌材不但有效提高了肉質厚實、味道鮮美的“安龍香菇”產量,更讓菌中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的食用菌高出一個檔次。

正是看准了這一點,慈溪駐安龍幫扶工作組從2017年投入三百萬元幫助篤山鎮建設食用菌產業菌棒加工廠項目以來,2018年加大力度——在招堤、錢相街道和普坪、洒雨鎮等重點鎮(街道)幫助建設食用菌菌棒加工廠、菌包生產線和生產大棚,開展菌棒補助和冷庫建設﹔2019年在一次性投入六百萬元幫助引進貴州福順三友食用菌全產業鏈建設扶貧項目的同時,投入三百二十萬用於安龍全縣食用菌菌棒補助和包括食用菌在內的東西部協作農特產品產銷對接扶貧項目﹔今年再追加五百萬支持重點龍頭企業的食用菌大棚建設。

在扶貧資金注入做支撐、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和發動幫扶人員對口支持的同時,慈溪幫扶工作組一行還主動對接慈溪亞飛公益基金、慈溪市引飛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慈溪當地的對口消費扶貧企業優先採購產自安龍的香菇等食用菌產品。讓安龍當地包括安龍香菇在內的藕粉、百香果、稻香米、小黃牛等優質農特產品擴大了銷路的同時,也提高了產業知名度。

其實安龍縣2014年開始發展食用菌扶貧產業。2016年確定把食用菌作為產業扶貧的“第一產業”。2017年以來,他們加快利用慈溪的扶貧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注入,助推產業“裂變”發展,通過近四年的探索實踐,通過1戶貧困戶種植2個大棚,一年實現10萬元純收入的“1210”模式,完成“入大棚、搬新家、建新城”的三步曲﹔按照“園區+小區”全域布局,園區作示范引領實現“頂天立地”,鄉鎮小區作拓展延伸實現“鋪天蓋地”,初步形成“一園一鎮九區”的食用菌產業布局,用3年時間實現了食用菌產業的全覆蓋。

目前,安龍縣食用菌種植3.6萬畝,鮮菇年產量超14萬噸,產值突破15億元。其中,安龍香菇已實現一年四季循環種植,從菌材林建設、食用菌育種、菌棒加工、菌棚種植、深加工到廢棄菌棒處理的完整產業鏈,有效保障了香菇的品質,暢銷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國內市場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同時“香菇脆寶”等系列深加工產品,以其天然純粹、原汁原味受到消費市場追捧,其中,“香菇脆寶”還被譽為貴州“第四寶”。

實現食用菌產業快速裂變發展的同時,安龍縣創新了“一包三保”的帶貧脫貧機制——把新市民就業創業和對食用菌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分別形成“就業創業包”和“政策包”,通過企業認領“就業包”政府匹配“政策包”,全力推動食用菌企業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三保”即是保培訓、保就業、保收入,從而全面保障參與農戶在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中的收益和份額,共帶動全縣貧困戶16083戶71198人脫貧增收,使食用菌產業成為安龍縣貧困群眾參與度最高、脫貧效果最好、輻射面最廣的脫貧支柱產業。目前這種扶貧脫貧機制已在貴州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曾斌)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