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深化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11月12日09:2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賴盈盈

“坐窩底、坐窩底,坐在窩窩底,窮到心窩裡。”曾經,這是山高路險、地少人窮的納雍縣百興鎮坐窩底村的寫照。

如今,坐窩底村有了一片片道地中藥的種植園,一坡坡翠綠清香的茶園,一圈圈膘肥體壯的牛羊,村民樂到了心坎兒裡。

改變,源自2018年3月。

坐窩底村迎來了駐村第一書記、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實驗與技能鑒定中心副主任——毛文喜。

在毛文喜和村支兩委共同努力下,坐窩底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鍛煉和表演的“壩壩”有了,明亮路燈照村間有了,干淨清澈的自來水有了,村民臉上挂滿了笑容。

其實,毛文喜老師,只是農職院選派的精准幫扶隊伍中的一員。

作為全省唯一的涉農職業院校,農職院始終秉承“立德樹人、農技為本”的原則,發揮人才與專業優勢,積極動員全校師生組成精兵強將,為貧困地區送經驗、送辦法、送技術,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智慧力量。

精兵強將“智”扶貧。據統計,學院先后向納雍等深度貧困地區派出鄉鎮技術副職、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農業輔導員、職教扶貧教師共計25人次。

深化校農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農職院專門成立以書記、院長為組長的“校農結合”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拔出專門編制,組建“校農結合”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瞄准貧困地區,推進農產品採購。

2018年以來,通過省扶貧辦“校農結合平台”,從納雍、鎮寧、德江、從江、威寧等地,學校共採購雞、蛋、火龍果、百香果、臘制品、天麻等特色農產品320.72萬元。

激活內生動力,增強產業“續航力”。

隻有激活內生動力,幫助群眾擺脫思想觀念和知識技能上的貧困,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動力,才能從根上解決坐窩底之貧。

為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學院專門組建骨干力量,多次到沿河、納雍、從江等20余個貧困地區深入調研,組織專家團隊到現場開展技術服務與培訓活動,尋找幫扶路徑與切入點。

黨建引領助脫貧,結對幫扶暖人心。

農職院7個黨總支、兩個直屬黨支部分別與沿河自治縣、劍河縣、納雍縣等結成“黨建扶貧結對幫扶”,每年赴結對幫扶地調研,通過座談會、研討會、院壩會、板凳會等方式,為產業“把脈問診”,與村民共商脫貧計策,將溫暖送到家裡。

毛文喜說:“不僅要富農民的‘口袋’,還要富農民的‘腦袋’。組織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開展送技上門活動,促使貧困群眾轉變觀念,主動選擇就業、創業,這是激發內生動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