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讓村民知道隻要肯干就有收入 | 望謨縣打易鎮長田村第一書記陳星

2020年11月12日14:19  來源:貴州日報
 

我叫陳星,原是望謨縣農村公路管理局的一名員工,2017年3月,組織選派我到打易鎮長田村任第一書記。

入村第一天,我放下背包,就往村的19個組裡走,到村民家中和他們“擺談”。

走訪下來,我發現:周家營組、碑坳組、保上組三個組飲水無保障,部分串戶路未完成修建,部分通組路被水沖毀,電路老化,產業發展滯后,住房安全無保障等等一系列問題。

我想,這些關系民生的問題得趕緊解決,不能拖!

於是我先申請了18萬元資金,幫助飲水存在問題的三個組喝上放心水,隨后申請材料,開群眾會,動員群眾一起修繕通組路,將串戶路通到家家戶戶的門口。

問題一樣樣解決了,我卻越來越愁,后期致富怎麼辦?

全省都在開展農村產業革命,我們也不能落后,我想發展產業是答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來這裡的最大困難。之前長田村合作社組織群眾發展魔芋種植和養豬場,但由於當時修建打郊二級公路和幼兒園需要用地,導致產業發展不太成功。

群眾會上,每每提到發展產業,群眾都不支持。我很心急,因為我知道,發展產業才是致富的長久之計。

為了說動群眾,我就利用晚上時間一家家走訪,和他們拉家常。此外,我還和村干部、群眾召開共商會60余次,和他們算清這筆“經濟賬”。

努力終會有收獲,結合長田村地理環境資源優勢,村合作社籌集了10萬元購買苗木,在二級公路周邊建設200畝種植晚熟青脆李子採摘園示范基地,同時我申報貴陽市雲岩區幫扶資金40萬元,完成400畝李子種植,動員300余戶貧苦戶參與。

一項產業太單一,看著其他地區有返鄉群眾創業,我走訪發現村裡也不少,返鄉農民工盧文權就在搞慶源春山泉水廠修建項目,我說動他做好致富帶頭人,也組織村合作社動員9戶貧困戶利用特惠貸45萬元入股。現在水廠銷售年毛收入達60萬元以上,每戶貧困戶每年可享受分紅2500元。

產業一項項來,但是一定要成功做給老百姓看。

長田村合作社投資5萬元,建成生態冷水養魚基地3畝,投放魚苗3萬尾,第一年就成功了。於是,我申報貴陽市雲岩區幫扶資金40萬元,擴大養魚基地規模,建成生態冷水養魚20畝,投放魚苗15萬尾,目前成品魚正在上市銷售,入股村民也分到了紅利。

以前村民總說:“種點玉米,夠吃算了!”

現在村民都說:“家門口一天就是100塊起底,隻要肯干就有收入!”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