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如今的畢節試驗區早已不再“苦甲天下”,正向著發展目標奮勇行進。回首來時路,畢節一路披荊斬棘,這背后離不開統一戰線的親情關懷與幫扶,以及結對幫扶的精准施策。
中央統戰部定點扶貧赫章縣。充分發揮牽頭協調職能,依托統一戰線“萬企幫萬村”“百校聯盟”“百醫助力”“聯村幫扶”等項目,協調統一戰線參與支持赫章縣建設。不斷探索新機制、新思路、新策略、新模式,發揮了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譜寫了同心共建赫章縣的精彩篇章。
民革中央定點扶貧納雍縣。舉全黨之力幫助納雍發展區域經濟,培育支柱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科文衛事業發展。廣泛調動智力和人才優勢傾情幫扶,並注重和聯系幫扶鄉鎮共謀幫扶思路,創造性實施了“7+1+1+N”這項全新的對口幫扶機制,努力助推納雍縣經濟社會發展。
民盟中央對口幫扶七星關區。在智力引領、醫療幫扶、產業助推、定點打造、服務民生等方面,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將青場鎮、梨樹鎮上小河村、長春堡鎮干堰村等地定為民盟參與試驗區建設的示范點進行打造,助推七星關區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民建中央對口幫扶黔西縣。發揮聯系企業家會員的優勢,先后引導6家民建會員企業落戶黔西經濟開發區“同心產業園”投資興業,推動“同心商貿城”“同心示范園”“同心新村”等項目建設,採取“1+10+N”模式助推黔西縣在畢節試驗區率先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民進中央對口幫扶金沙縣。民進中央發揮教育文化出版優勢,以教育、醫療衛生為重點幫扶內容,以人才培訓為切入點,先后啟動了“同心·彩虹行動”“書香彩虹行動”“同心·助學行動”等項目,助推了金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迅速發展,全面提升了金沙縣綜合實力。
農工黨中央定點幫扶大方縣。通過大力開展醫衛幫扶、科技興農、人才培訓、助學助教等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界別優勢,實施了“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同心食品藥品產業園”“同心圓博愛家園精准扶貧項目”等特色品牌幫扶項目,用真情和汗水為大方縣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致公黨中央對口幫扶七星關區。以推動發展為己任,不遺余力,善作善成,從智力、醫衛、教育、科技、產業等方面開展對口幫扶,打造了“致福送診”“致福教育”“致福光谷”“致福足球”“致公科普中心”等一批成效顯著的幫扶項目品牌,為七星關區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九三學社中央對口幫扶威寧自治縣。始終堅持自身科技特色,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為威寧的發展謀大計、派干部、出資金、引技術、獻良策,在推動草海的保護與綜合治理、打造立體通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推特色農牧業提質增效,注重職業教育發展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傾注心血。
台盟中央對口幫扶赫章縣。樹立“全盟一盤棋”的思想,突出“專精深久”的工作特點,在生態、教育、醫療、文化、產業幫扶中聚沙成塔,集中力量找准切入點持續攻堅。並以“台”字特色,積極發揮與島內聯系廣泛的優勢,引導和帶動台商前來考察投資或開展幫扶活動,為赫章的發展力所能及提供幫助。
全國工商聯定點扶貧織金縣。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招商引資等活動,實施教育扶貧、項目扶貧、科技示范扶貧、勞務輸出扶貧、光彩事業扶貧等項目。創造性地提出補齊短板精准幫扶“一口水窖、一套危房改造、一棵皂角樹、一頭牛、一頭豬”的“五個一”扶貧項目,助推精准扶貧。
中華職業教育社對口幫扶金海湖新區。緊緊圍繞“統戰性、教育性、民間性”的特色優勢,從同心溫暖工程、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教育培訓、產教融合、校校(企)合作等方面著手,對試驗區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等提出具體要求,為畢節發展職教事業精准把脈。(劉藍嬰 周明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