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鼓重錘戰貧困 風勁揚帆奔小康

——銅仁市碧江區“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綜述

2020年11月10日15: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百花渡農業產業園。 碧江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十三五以來,碧江區委、區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匯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掀起一場“摘窮帽、撕窮簽”的人民戰爭。在脫貧攻堅實踐中,碧江區立足銅仁主城區實際,堅持“產城互動、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理念,走出一條脫貧攻堅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文化旅游產業化深度融合的路子。2018年9月,碧江區以“零漏評、零錯退、群眾認可度97.64%”的成績,實現整區摘帽,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實現了動態清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

五年來,碧江區統籌整合各類資金120億元,用於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通村通組路、五改三化一維、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飲水安全、教育醫療等方面。闖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路子。

五年來,2800名干部結對幫扶6999戶貧困戶、包保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點人群。領導干部對脫貧攻堅實行定點包干和“54321”聯系幫扶機制,擇優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累計選派728名優秀干部組建63支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專抓脫貧攻堅工作。創新探索由村級指揮長、鄉鎮包村領導、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組成“五人大走訪”工作組,會同所在村民組包組干部、村民組長、幫扶干部逐組逐戶開展大排查、大宣傳、大整改工作,推動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措施在一線共商、任務在一線落實、干部在一線歷練、關系在一線融洽,有效鞏固提升脫貧成果。2018年以來,縣級領導帶隊開展“五人大走訪”,發現並解決問題1.2萬余條。受到媒體廣發關注,新華社、中國新聞社、貴州日報、《中國村庄》貴州電視台等媒體多次採訪宣傳報道。

產業興旺帶富農家。碧江區六龍山鄉唐秀明在收割蓮子果實。碧江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五年來,按照“組內最窮、村級平衡、鄉鎮把關、區級統籌、群眾公認”的原則,扎實開展對象識別“回頭看”和“五人大走訪”,不漏一村、不漏一組、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脫貧即出、返貧即入,確保對象精准。採用一看屋裡擺的、二看身上穿的、三看床上鋪的、四看櫃子裝的、五看鍋裡煮的“五看法”檢驗脫貧成效,統一印制“四卡合一”公示牌、“3+1”明白欄,規范建立貧困戶“一戶一檔”“一戶一袋”,做到牆上挂的、袋裡裝的、系統錄的、嘴上說的、客觀有的“五個一致”,確保脫貧軌跡清晰、脫貧成效真實。

回望來時路,才知道走出了多遠﹔親歷過奮斗,才明白付出的意義。

五年來,碧江聚焦產業扶貧。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精准扶貧的關鍵舉措,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大力發展扶貧產業。依托碧江高新區蘇銅產業園,擴大就業。農夫山泉、好彩頭食品、百麗鞋業、同德藥業、金瑞科技等200多家企業相繼落戶,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工業產值586億元,實現稅收47.2億元,高規格建設武陵山國際汽車城,吸納帶動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2.4萬余人。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累計培育引進龍頭企業108家,在裕國菌業、御諾乳業、梵淨山食用油精深加工廠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引領下,全區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94家。“白水貢米”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綠怡生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放“聶大姐”產品商標証書。小庭院、小養殖、小作坊、小買賣等“四小經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天地,成為碧江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保障,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碧江聚焦就業扶貧。按照“政府推動,精准服務”的原則,定期摸排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家庭信息,建立就業台賬,實行動態管理。通過招聘會、鄉村(社區)宣傳欄及時發布用工信息,精准推動“人崗相適”。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及貧困群眾就業意願,針對性組織開展安保、紡織、制鞋、種植等技能培訓467次16569人受益,向昆山等東部城市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與此同時,大力開發生態護林員、鄉村護路員、鄉村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創業10469人,實現有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或多人就業”。

經過5年的努力,處處風光好。圖為碧江區瓦屋鄉陳家寨入寨路口。碧江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五年來,碧江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實施847公裡“組組通”道路建設,完成683個村民組556公裡聯戶路硬化,實現區、鄉、村、組硬化路全覆蓋。按照“戶為單位、整組推進、應改盡改”的原則,累計實施30865戶“五改三化一維”工程。投入2.7億元引進智慧環衛雲管理平台,成為全省率先全面實現鄉村“智慧環衛”的區(縣)。鄉鎮污水處理廠、村寨污水處理站,實現全覆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330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五年來,聚焦易地扶貧。完成區內搬遷1172戶5131人,承接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11176戶50741人,搬遷人數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6萬多農村群眾搬出深山,奔向幸福,在“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的引領助力下,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快融入,把安居樂業的夢想扎根在城市新家園。

五年來,聚焦保障政策落實。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以及城區學校新建、改擴建等項目。健全“三重醫療保障”體系,全區15個衛生院達到國家標准以上,村級衛生室完成標准化建設並投入運行。為19萬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報銷1.3億余元門診醫療費用。完成危房改造5586戶,消除住房安全隱患。逐年提高農村、城市低保標准,惠及群眾67萬人次。對非貧困戶家庭中的重病、重殘、聾啞、智障等特殊情況的個人,由區級統籌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兜底,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住有所居。

心中有夢,未來可期。一千多個日夜裡,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辛勤耕耘,農業農村碩果累累,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被精彩繪制在黔東大地。

處處風光好、村村氣象新,也先后榮獲“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等榮譽稱號。(廖凱)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