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書省心、大人工作舒心、老人看病不操心,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變化看得見 幸福摸得著

2020年11月08日08:38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悅

咬定青山不放鬆

這幾天,玉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工作人員吳敏有些忙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開始后,她每天都在社區各樓棟之間穿梭。

太陽西斜,趁著回社區服務中心拿資料的間隙,她踱步到辦公室一旁的“四點半”課堂門口瞧了瞧,上小學的兒子正在裡面做活動。看著孩子聚精會神的樣子,吳敏微微一笑。

“平時工作時間長,沒時間帶小孩。在這裡,小孩可以多學點知識,我也很放心。”既是社區工作人員,也是一名搬遷群眾的吳敏說,自從搬進了康華社區,不僅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孩子上學方便了很多,老人看病就在小區,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社區道路寬敞干淨,幼兒園、醫院、扶貧車間、群眾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如今,在貴州大地上,孩子讀書省心了、大人工作舒心了、老人看病也不用操心了,昔日的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對於“幸福日子”的定義,從江縣南苑社區搬遷群眾黨華杰有著更深刻的感受。從外省嫁到從江多年的她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一直在外打工,離開了心愛的孩子。

“沒辦法陪伴兒子成長是我心裡的一個疙瘩。”黨華杰說。2019年搬到南苑社區,看到社區扶貧車間的招聘信息后,黨華杰決定停下外出的腳步,留在家裡。如今,黨華杰已是南苑扶貧車間食用菌種植基地種植領班,每天樓下上班,馬路對面接送孩子,一家人相互陪伴,這就是黨華杰的幸福日子。

“外出務工就不能抱你,抱著你就不能賺錢養家。”這是多數搬遷群眾身為父母的無奈。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貴州培訓搬遷群眾,建立扶貧車間和扶貧基地,把勞動力留下來、用起來,讓易地扶貧搬遷成為千萬個幸福小家的載體。

經營幸福小家的還有水城縣千戶彝寨的搬遷群眾梅畢長。“彝來彝往”是梅畢長在千戶彝寨經營的小吃店,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和火把節,梅畢長忙得不可開交。“火把節的時候,游客特別多,一個月就賺了8000元左右。”梅畢長說,自店面開張以來,生意比預期的要好不少。對現在的生活,梅畢長感覺每天都在向著幸福沖鋒。

景區住好房子,創業掙到票子,放眼全省,像梅畢長一樣吃上“旅游飯”的搬遷群眾不在少數,他們依托搬遷點特色小鎮優勢,發展民宿、開店面、參加文藝表演隊等,多形式開啟幸福生活。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