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縣石硐鎮——

發展“兩果一蔬” 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11月06日08:30  來源:貴陽日報
 

“我們園區一年四季輪流種植辣椒、絲瓜、西紅柿、蓮花白、花菜等多種高標准蔬菜。最近天氣不錯,栽起苗來速度也快。”日前,記者見到息烽縣石硐鎮龍坪村村民喻廣權時,他正在貴陽市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息烽縣石硐鎮園區裡忙前忙后。

喻廣權是龍坪村龍四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兒子患有小兒麻痺症,妻子有病不能干重活,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以前村裡面沒有什麼產業,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年紀大的就隻能靠種點庄稼,一年到頭也就收入3000元至4000元。自從村裡有了蔬菜基地以后,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五六倍。”談起越來越有奔頭的生活,喻廣權說,“我從3月份開始到園區務工,每個月最少能掙2000多元錢,一年下來收入怎麼也能超2萬元。前不久,我還把家裡的老屋翻修了。”

喻廣權的增收得益於石硐鎮大力發展的“兩果一蔬”特色優勢產業。

近年來,石硐鎮堅持“扶產業就是扶根本”的指導思想,大力推動發展“兩果一蔬”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全鎮農村產業發展工作,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有效促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我們主要以建成精品水果和蔬菜生產加工特色小鎮為定位,截至目前,全鎮已引進、培育新型經營主體57家,發展獼猴桃1.16萬余畝,脆李1.85萬余畝,刺梨、茶葉、花椒、櫻桃等其他經濟作物1.2萬畝,並初步建成4400余畝的貴陽市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息烽縣石硐鎮園區。”石硐鎮黨委書記劉福海說。

壯大農業產業,提升品牌是關鍵。2017年,石硐鎮引進的重慶洪九果品銷售企業同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在實現產銷對接的基礎上,共同創建“獼天大聖”獼猴桃品牌。

今年7月,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貴陽市蔬菜保供基地及蔬菜全產業鏈優勢,打造了“山地貴爽”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讓石硐鎮園區出產的高標准蔬菜農產品從規模化的統一生產、統一銷售邁向品牌化的統一發展道路,對內實現了市內蔬菜保供,對外實現了助力黔貨出山。

為進一步盤活農村資源要素,激發群眾的發展信心,石硐鎮大膽探索,建立“六權共享”鄉村治理新模式。每個村把分紅所得收益的20%納入村集體所有,用於公益事業、社會管理等,剩余80%則按照“六權共享”分配模式,向村民進行二次分配,即弱有所扶收益權佔5%,用於幫扶貧困戶﹔土地入股發展產業收益權佔25%,分配給拿出土地參與產業發展的村民﹔勞有所得收益權佔25%,用於鼓勵村民在園區務工﹔老有所養收益權佔10%,用於幫扶產業項目所在村60周歲以上老人﹔社會治理收益權佔30%,用於獎勵遵紀守法的村民﹔環境保護收益權佔5%,用於獎勵參與環境保護的村民。通過“六權共享”,把村民的行為與利益挂鉤,提高了村民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積極性。

同時,石硐鎮還以獼猴桃為重點扶貧產業,以“共建共享、聯股連心”為理念,採取“公司+農戶(貧困戶和土地入股農戶)+村集體”的發展模式,整合農戶土地、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扶貧資金等,與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貴州康農共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康公司代建代管建成1022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基地畝均淨收益按比例進行分紅,其中,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65%。

此舉將參與方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了鎮內所有建檔立卡群眾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分紅的目標。農業產業項目帶動建檔立卡戶增收已實現全覆蓋,已增加收益共916萬元。

接下來,石硐鎮將採取生態觀賞、採摘品嘗、休閑度假、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等帶動模式,將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成為集農業生產、加工、消費和休閑於一體的具有休閑公園性質的空間場所。同時,該鎮還將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學習掌握成熟期調控、設施栽培、果實套袋、控產栽培等生產配套技術,全力提升作物產業科技水平和農產品質量。

(成嬋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詹燕)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