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的余貴龍,如今在黔西南雙胞胎豬業有限公司擔任配種技術員。談及當初選擇到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就讀的經歷,余貴龍感慨萬千。“現在,我每月保底工資有6000元,跟在沿海地區打工的收入差不多。職業教育讓我獲得了一份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還能就近照顧家裡。”余貴龍說,“感謝政府的幫扶,讓我們家成功脫貧。”
把職業教育打造成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是貴州(清鎮)職教城持續探索的扶貧經驗之一。近年來,貴州(清鎮)職教城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抓手,教學圍著生產走,專業圍著產業辦,採用對口、訂單、定向等培養模式,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証。
如今,貴州(清鎮)職教城開始招生辦學的14所院校共開設各類專業300個,累計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約14萬人,培養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實訓指導教師李明揚曾經是該院的學生,因為成績優異,畢業后留校任教。“感謝學校對我的培養,讓我有一技之長去改變我的人生以及家庭貧困的狀況。”李明揚說,“作為一名實訓指導教師,我可以幫助更多貧困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脫貧致富。”
據介紹,2015年以來,貴州(清鎮)職教城堅持“輸血”“造血”並舉,辦好職業教育,服務脫貧攻堅,引導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並針對威寧、赫章等貧困人口大縣,組織優質職業院校開設專班,與當地政府一道動員貧困學生入學就讀,為貧困縣開設脫貧致富“直通車”。
如今,精准對接企業需求、科學規劃專業布局,已成為貴州(清鎮)職教城一大批特色品牌職業學校的發展“共識”。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何興發說:“作為一所涉農高校,學院把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理念,堅持‘政產教農’融合發展,服務貴州糧油食品產業,培養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兩翼’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為促進學生精准就業,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依托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鏈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基礎,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策一宴”發展路徑,圍繞全省12個綠色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開展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和產業孵化,把招生、培養、就業放到產業鏈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模式,服務農村產業革命,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時,學院與120多家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建有38個實訓室及40余家校外實訓基地,保証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辦學圍著產業轉,教學圍著技能轉,通過訂單培養、校中廠、廠中校、師帶徒等辦學模式,產教協同發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辦學格局基本形成。”貴州農業職業學院畜牧水產系黨總支書記古良謹說,“系列舉措也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前景,學生就業率超過95%以上。”
“職業教育扶貧改變了許多來自精准扶貧戶家庭的孩子。”貴州(清鎮)職教城管委會副主任蔣平說,據統計,貴州(清鎮)職教城已組織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等11所院校開設精准脫貧班,累計免費招收貧困家庭應往屆初中畢業生4萬余人,帶動4萬個貧困家庭脫貧,真正實現了“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目標。
楊珊 劉婷婷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