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縣海雀村蝶變

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

2020年11月01日08:53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海拔二千三,收入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地上矮矬矬。”這句順口溜曾是赫章縣海雀村的寫照。

如今走進海雀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青瓦白牆的新民居被青山環繞,山中樹木郁郁蔥蔥,村子裡溪水淙淙。

在村委會辦公室門口,佇立著一尊手拿鐮刀,眼眺遠方的雕像,他就是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當年,正是他帶領海雀村民戰天斗地,在一座座荒山上植樹造林,硬生生造出了13400畝林地。

1987年,在文朝榮的帶動下,海雀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林運動。從1987年到1989年,村民種下了華山鬆、馬尾鬆等樹苗。隨著種下的樹苗長大,水土流失的問題得以解決,村民們開始用地膜種植包谷,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幾倍,大家告別了餓肚子的日子。

“我家的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還養了幾頭大肥豬。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頓肉,現在想吃隨便吃咧。”村民王學方笑著告訴記者。

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表示,種樹前的海雀村8000畝地難養活168戶730人,退耕還林后,1780畝地卻養活了全村260戶995人,“得益於村裡這‘萬畝林海’”。

進入新時代,海雀村民已經不再滿足於吃飽肚子,植樹造林后,耕地變少,必須靠產業發展才能破解致富難題。

2017年,村裡種下500畝高原蘋果,產業覆蓋農戶222戶,蘋果盛產后,預計每年畝產7000斤,按每斤售價3元計算,產值將達1050萬元。

今年,海雀村圍繞“萬畝林海”做文章,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試種了17種中草藥。目前,板藍根和柴胡已初見成效。

如今的海雀村還有一張響亮的名片——畢節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作為貴州省五個黨性教育基地之一,海雀村接待了來自全省各地的黨員培訓班。基地通過以“教學在林間、吃住在農家、體驗在田野、群眾是教員、大家齊參與”為辦學特色,推出住在農家“惠民套餐”,由縣人社局、海雀村支兩委組織教師到基地開展廚藝、家政服務等培訓,進一步提高村民餐飲服務質量,推動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羅招文就建起了兩層360平方米的小樓,設了8個床位接納基地學員入住,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今年基地開班后,床位一直是滿的。以后我不僅要辦民宿,還要開餐館,日子會越過越好。”羅招文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