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招文,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人,今年56歲,家裡4口人:我,老婆,還有兩個兒子。
我是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困難時期,海雀周圍的山上很難看見一棵樹。天晴時大風一吹,漫天灰塵﹔下大雨時洪水卷著泥沙從山頭沖下來,讓人提心吊膽。
那時候,全村人拼命在山上種糧食,結果石頭越長越高,土地越種越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少。很多人家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我家也不例外。
后來,老支書文朝榮帶領我們種樹,海雀的生態環境才開始改善。我們在種綠山頭、守好山林的同時,逐漸解決了溫飽。
這些年,國家大力推動脫貧攻堅,海雀村修通了通村路、串戶路,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得益於國家好政策,我家獲得了危房改造項目,我把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推了,修了一棟平房,一家人終於結束了一下大雨就擔驚受怕的日子。
吃飽了肚子,修起了房子,我就開始琢磨“票子”的事。我的兩個兒子出門務工,我和老伴則在家養牛喂豬,一年下來,收入還可以。
這幾年,海雀村發展了產業,建起了蛋雞養殖場,種起了蘋果,林下套種了中藥材……我把自家土地入股到蘋果基地種蘋果。
除了分紅,閑暇時,老婆在基地務工,又多了一筆收入。我還成了村裡的保潔員,讓村子變得更干淨的同時,每個月還有1280元的固定工資。
有了錢,我家在原來平房的基礎上加修了一層,加起來有300多平方米。這時,村裡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新建成的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把房間裝修了一下,布置了8張床,開起了民宿。我們收費不貴,每人每天50元錢,今年住宿收入已經有1萬多元。前不久,我開民宿的事還上了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真是做夢都沒想到!
就在今年7月份,縣人社局到我們這裡開展廚藝培訓,我第一個報了名。我想,有了技術,我家就會變成吃住一體的農家樂。
現在,海雀村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謝朝政 王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