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嘎相遇成就一生緣分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 楊波

2020年10月31日08:59  來源:貴州日報
 

我與海嘎的緣分,要從2010年的春天開始說起。

那年,六盤水啟動駐村幫扶工作,當時28歲的我已在單位上了5年班。想到自己也曾是一名農村出來的孩子,遇到如此難得去基層鍛煉的好機會,我便第一時間報了名,之后被安排到了大灣鎮海嘎村擔任第一書記。

那年,海嘎村的人均收入僅1600多元。初來乍到的我,滿懷年輕人的血氣方剛與雄心壯志,可沒想到工作中屢屢碰到“灰心事”,讓我相當挫敗。

遇到大旱缺水,千辛萬苦把水拉到了村裡,村民嫌距離遠不願意去取水,除非把水運到家門口……鎮裡提出每家補助400元修建廁所,但大多數村民表示,除非補貼1000塊錢才有商量的余地……

遇到的無數個“除非”,讓我陷入自我懷疑。

最艱難的時候,我想到了父親。父親是一位鄉村老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電話裡不但沒有得到父親的理解和安慰,反而招來一頓責備。

電話那頭,父親說:“你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這麼點苦都吃不了嗎?如果農村工作有你想得那麼容易,那國家讓你們下來駐村幫扶的意義在哪?”

父親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一覺醒來后,腦子突然想通了很多事情,懷著單純的想法干好這份工作,不被外界的客觀因素過於影響主觀感受,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到任何問題或許就能坦然面對。

堅持,迎來了勝利,海嘎脫貧攻堅工作一步一步走得扎實。

2016年,我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我明白一名黨員身上的優秀品質,不是得到了多少光環與榮譽,而是如何保持最純粹的初心和堅守。

海嘎如今的變化,對我而言是一種享受。雖然10年的過程中幾度糾結和徘徊,但我還是選擇留了下來。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再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我感到光榮、欣慰和滿足。

2017年,我向總書記匯報時,就用上了山鄉巨變、翻天覆地、鳥槍換炮這些詞,因為海嘎的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這10年的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和村民朝夕相處的時間遠遠多過家人。在這裡我想對海嘎的村民說,感謝這10年的朝夕相處,這10年,與其說我是去駐村幫扶他們,不如說是他們成就了我。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