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扶貧 產業扶貧 結對扶貧

貴州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扶貧功能凸顯

2020年10月27日09:03  來源:貴州日報
 

“舉非常之力,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超常規推動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我省將十大工業產業之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有機結合,堅持加工帶動,深化農村產業革命,通過“兩用”秘方,使生態食品產業作為“接一連二帶三”的脫貧攻堅大產業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強。

據介紹,食品和農產品加工是全省產業扶貧的主力軍,極大地發揮了產業扶貧的作用。

扶貧路上,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有三大“良方”。

第一“良方”是就業扶貧。

蜚聲中外的老干媽企業,以就業扶貧的方式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企業現有4000余名生產工人中,80%的工人來自全省各地農村剩余勞動力。

老干媽僅僅是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加工環節直接就業人員17.42萬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000人,直接或間接拉動一產、三產就業人員超100萬人。

第二“良方”是產業扶貧。

以刺梨為例,刺梨鮮果80%實行保底價訂單收購,今年保底價不低於2元/斤,比去年提升0.5元,有效保障農民利益。

如今,全省逐步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訂單生產、保底價收購等模式帶動脫貧攻堅。

第三“良方”是結對扶貧。

伸出一雙幫扶手,小康路上結對走。

結對幫扶是一項扶貧政策,其提升的不僅僅是效率,更是精准度。在啃掉扶貧路上的“硬骨頭”,聚智聚力,才能更好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據介紹,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的主業是農產品精深加工,是用農村產業革命成果,推動我省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

具體表現為,生態特色食品企業利用“千企幫千村”平台,把企業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與貧困地區土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有機結合起來,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同時,在探索發展模式的過程中,我省通過創新實踐,按照“12345”產業鏈模式,著力推動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組織化、規模化、特色化、高端化、一體化發展,實現以工帶農、以工促農的良性循環格局,結出了一系列豐碩果實。

如何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我省走出來的路徑是要用好工業化思維。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完成產值626.82億元,同比增長8.1%,完成目標任務的52.2%,增速和目標進度在十大工業產業中排第二,僅次於優質煙酒,為近三年來最好水平。

今年以來,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頂住了經濟下行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作為“接一連二帶三”的脫貧攻堅大產業功能正在逐步增強。

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生態特色食品企業總數8967戶,規模以上企業590戶,其中,農副食品加工286戶,食品制造104戶,飲料、精制茶、水企業200戶。最近3年,生態特色食品市場主體年均增長1000多戶。

在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的這盤大棋中,12大農產品加工業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全省辣椒干制、加工企業已超過200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21家,老干媽貴定工廠產能加快釋放,拉動老干媽公司上半年產值累計增長19.1%,拉動全省辣椒制品增長13.9%。

全省茶企業及合作社5760家,其中初加工企業2648家,獲得SC認証企業超過400家,注冊商標1246個,規模以上企業150余家。

豬肉、禽肉、牛羊肉加工規模以上企業16家。刺梨、食用菌、中藥材、水果、蔬菜、特色林業加工規模以上企業各10家左右。

在12大產業中,中藥材、辣椒、茶葉、特色林業、刺梨等產品加工率超過90%。

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揮政府機關、產業主體、學界力量、金融機構各方優勢,整合了80家單位資源,通過產業鏈整合、上下游互動、產學研合作,構建起覆蓋食品產業鏈、價值鏈各環節的工作鏈,集中力量推進“12345發展模式”,開展生態特色食品“五化”行動,開展聯系服務企業,推進服務、政策、資金等各項要素下沉,確保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圍繞“12345”產業鏈發展模式和“五化”路徑,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按照“做優、做特、做精”的發展思路,扎實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全面打造“生態底色最鮮明、地域文化最突出,產品品質最優良,標准體系最完善,品牌最具競爭力,產業體系最完善”的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華永 何濤)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