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我們老家石阡,也有這種蘭花”“我在烏當區也發現了,花還挺好看的”……龍裡發現成片斑葉蘭的消息,昨日引來不少市民的關注。10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龍裡實地察看時發現,一些斑葉蘭已經結果了。
當日上午,記者跟隨發現斑葉蘭的李女士一行前往這片山林,雖是深秋,但遠遠望去,這片山林依然郁郁蔥蔥。進山路上,灌木叢生,記者一行一路披荊斬棘,才得以進入林中。
濕漉漉的山林裡,鋪了一層厚厚的鬆針,落葉下面則是黑黑的腐殖層,踩上去軟軟的。斑葉蘭就掩藏在這些落葉當中,有的僅露出幾片綠綠的、肉肉的葉子,必須仔細地尋找才能看得到。大一點的斑葉蘭則露出了整個植株,還有一些已經結了成串的果子。
據稱,斑葉蘭是的種子成熟后,風一吹,便會四處播散,但其生長的條件卻相當的苛刻。
“才一個月的功夫,這裡的環境就變了,草深了,落葉也多了,很多斑葉蘭都沒有9月份時那麼好找了。”李女士一邊用棍子挑開落葉,一邊尋找著說。
進入山林的半個多小時,記者和李女士一行就發現了四五十株大大小小的斑葉蘭。
“從這裡一直朝上走,都能看到斑葉蘭。”李女士說,當時他們走了一個多小時,一路上都能見到。
龍裡發現成片斑葉蘭的情況,也引起了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的關注。相關負責人表示,龍裡發現成片的斑葉蘭,說明貴州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作為主管部門,也感謝民眾對野生植物的關注與關心。但就這個品種來說,在貴州仍屬比較常見的種類,分布較廣。去年5月至今年9月,省林業局牽頭組織貴州大學、省林科院、省植物園等單位技術人員組成3個調查隊,開展貴州省野生蘭科植物資源調查,其中,在貴陽幾個山頭上,也發現了不少斑葉蘭。
據了解,蘭科植物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80%的蘭科植物如鐵皮石斛等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蘭花炒得凶的那些年,因過度採挖等原因,野生蘭科植物數量曾經日益減少,生存繁衍受到了嚴重威脅。
為進一步保護省內的野生蘭花資源,去年12月份,貴州啟動了蘭科植物遷地保育工作,在望謨縣組織開展了貴州蘭科植物保育中心建設,目前正在建大棚、營造森境,准備把貴州300多個品種都收齊,做成一個種子資源庫。
“一方面,我們要遷地保護,另一方面則是就地保護,同時也積極鼓勵一些企業培育新品種,引導人們減少對野生蘭花的採挖。”這位負責人說。(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