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黨建引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菌香彌漫幸福味 民富縣強生態美

2020年10月26日08:08  來源:貴州日報
 

深秋,走進遵義市道真自治縣隆興鎮浣溪村,一排排黑色的食用菌大棚整齊地矗立在陽光下,述說著此地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3年前,浣溪村沒產業、沒項目、沒勞動力,屬於典型的“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常年積累為“零”。

3年后,浣溪村食用菌、蔬菜、旅游等產業迅速興起發展,2020年人均收入1.2萬元以上,全村集體經濟收入130余萬元,令人為之興奮。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提升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昔日“空殼村”脫殼,道真自治縣在探索和示范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近年來,道真自治縣聚力經濟社會發展,確定了以菌、菜為主的“菜縣菇鄉”產業定位,規劃了“23221”(2億棒食用菌、30萬畝蔬菜、20萬畝茶葉、20萬畝中藥材、10萬畝烤煙)產業布局,該縣堅持黨組織領導、優勢產業引導、合作社主導方式,通過實施“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實現了產業興、群眾富、村財增,成功破除“空殼村”難題。

浣溪村就是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2018年道真成功引進以貴州同輝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將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建在了浣溪村花園壩區。同年8月,佔地面積230畝的195個食用菌種植標准大棚正式建成投用。

隆興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雨生說:“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是農戶要參與進來,才能帶動他們增收致富。”

為助力產業發展,該縣組織龍頭企業成立黨支部,鎮村食用菌基地組建黨支部,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並創新設置政策宣講型、糾紛調解型、技術指導型、產銷對接型等“功能黨小組”,發動黨員示范帶頭種植,把穩了群眾致富“方向盤”。

2018年8月,浣溪村村委會主任周前華一馬當先,成為“吃螃蟹”的第一人。

當年,他帶頭認領了7個大棚進行食用菌種植,兩個月后採摘了第一茬香菇,每個大棚獲得2.5萬元收益。一季香菇可採摘5至6茬,效益十分可觀。見到效益的村民們積極認領菌棚種植,目前,該村年種植香菇300萬棒,年產值達2250萬元,已帶動62戶372名菇農參與種植。

周前華笑著說:“群眾種植積極性高漲,100多個大棚不夠分配,群眾們就自籌資金建設大棚,成立蘑菇農庄,走上了‘蘑菇路’,村級集體經濟也得到發展壯大。”

實際上,浣溪村創新探索出“1+2+N”模式,使企業效益得到保障,農戶收入得到提高,村級集體經濟得到壯大,實現企業、農戶、村級集體經濟三方共贏。此外,該村自發展食用菌產業后,蔬菜種植、鄉村旅游也迅速興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逐年豐富。2020年,浣溪村所有產業實現產值6200余萬元,全村集體經濟收入共13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龍頭企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企業降低債務風險的有效舉措。

道真自治縣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模式,以合作社為紐帶,帶動群眾種植食用菌,通過以產返點、村社領辦、資產租賃3種方式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其中,公司以每斤一級菇0.1元、二級菇0.08元、三級菇0.05元的返點形式支持合作社發展壯大,全縣龍頭企業以產返點增收村財達400余萬元﹔以產業扶貧項目資金、集體專項資金等直接作為村級資產,實行資產租賃入股創收,使村財年收入達600余萬元。目前,該縣村級集體經濟積累3800余萬元。

據統計,道真自治縣8個村級合作社經營菌棚83個,242個專業合作社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有17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有68個﹔建設鎮級食用菌園區8個、村級蘑菇農庄30個,建成食用菌大棚2300個,累計投放菌棒8000萬棒,已覆蓋11個鄉鎮30個村居。

支部紅色引領,產業綠色發展。村還是那個村,地還是那塊地,四處彌漫的菌香,村民們都說這是“幸福”的味道。

下一步,道真將繼續圍繞“菜縣菇鄉”產業發展定位,通過建立完善菜菌並進、政企聯建、產銷一體3種模式,大力實施“23221”農業產業化工程,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建設民富縣強生態美的新道真。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