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黎平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甘肅會寧,完成了二萬五千裡長征。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4周年,記者走進位於瓮安縣猴場鎮的猴場會議會址,追尋紅軍走過的足跡、感受偉大的紅軍精神。
10月15日早上,筆者來到猴場會議會址,雖然正下著綿綿細雨,但仍有游客前來參觀。游客們仔細觀看著館內的圖片、文字影像及實物,感受長征的艱辛悲壯,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紅軍在非常危急的時候,在這個地方扭轉了戰事。現在這個紀念館充分發揮作用,對人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大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游客陳夏爾說。
1934年底,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猴場。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猴場召開了彪炳史冊的“猴場會議”。會議再次否定了“左”傾教條主義者去湘西的錯誤主張,堅持部隊全速前進,渡過烏江,向遵義進發,通過了《關於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猴場會議從思想上、組織上、政治上為遵義會議作了直接准備,被譽為“遵義會議”的預備會。會后,中央紅軍以勢不可擋之勢,搶渡烏江,攻佔遵義,翻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猴場會議是繼黎平會議后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是僅有的一次一會跨兩年的政治局會議,為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奠定了基礎,被周恩來同志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
猴場會議會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09年來免費開放以來,共接待游客數百萬人次,近三年來年均接待游客人數80萬人次以上,紅色文化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軍長征精神。
“長征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偉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証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的精神力量,這就是我們偉大的長征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打算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契機,不斷完善猴場會議會址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加強宣傳力度,把猴場會議會址打造成為干部群眾、青年學生的研學基地和思想教育陣地,讓每一位前來參觀的群眾都成為紅色文化的宣傳者和長征精神的傳播者。”瓮安縣猴場會議會址(冷少農故居)管理所所長王維飛說。(瓮安縣融媒體中心 把若於 袁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