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鵬宇 石剛 通訊員 田錦霞
近年來,六枝特區依托“涼山跑山豬”品牌,以“基地+黨支部+養殖小區(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做大產業規模、搶佔東部高端市場的基礎上,加緊規劃建設豬樂極文化體驗中心,讓市民能夠體驗土豬雜技、生態放牧、土豬科普等土豬文化,拉長生豬產業鏈條,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六盤水市規劃的生豬產業重點項目中,六枝佔了兩個:二表哥跑山豬養殖項目,設計年出欄生豬30萬頭﹔大北農生豬養豬項目,設計年出欄生豬100萬頭。目前,貴州二表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從20頭母豬增加到4000頭母豬,產能擴增了200倍,成為全省最大的土豬養殖企業之一,是貴州省、六盤水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六枝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基礎上,正積極發展屠宰、分割、冷鏈、物流等產業,發展豬肉制品加工。
目前,“涼都跑山豬”基地正委托有相應資質的企業加工臘腸、臘肉、臘排,規劃建設自己的臘制品加工廠和熟制休閑食品加工廠,以及豬樂極文化體驗中心。並通過進超市、開專賣店等形式,將“涼都跑山豬”推向省外市場,推動黔貨出山。
由於品質好,前期拿到廣東佛山“試水”的豬肉,排骨每斤56.8元、瘦肉每斤49.8元的價格,被一“搶”而空。委托加工的香腸、臘肉等產品,已試銷到北京、上海、廣東、香港等地和澳大利亞。
生豬產業鏈的穩固,前端的養殖環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六枝以“基地+黨支部+養殖小區(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黨支部統籌,合作社協調,農戶參與養殖。不僅解決了企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幫助企業養殖規模得到快速擴大,形成產業覆蓋合力,提高了扶貧深度和廣度,分散、化解了養殖行業的土地、環境保護、非洲豬瘟防控等問題。
目前,依托“涼都跑山豬”能繁母豬主基地,六枝在新場、落別、新窯鎮等3個鄉鎮的14個村建設了養殖小區,每個養殖小區500至5000頭的育肥規模。7月份,六枝又通過國有平台六枝強龍公司,以3000萬元專項資金入股,在關寨鎮規劃了2個養殖小區,繼續擴大規模。
為讓更多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在生豬產業中受益,六枝建立了產業分紅利益鏈接機制。在政府和專業合作社負責建養殖小區,養殖企業以固定分紅的形式承包養殖小區飼養生豬的分紅利益鏈接機制中,政府投資部分的分紅收益全部分給當地農戶。
2019年,“涼都跑山豬”養殖基地共給村民分紅211萬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用於貧困戶補短板、穩就業、小康菜園建設等工作,受益農戶1428戶5448人。2020年,預計貧困戶能分紅75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