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帶動一片,一人帶動多人,共同傳承好咱們的好傳統
現在,和朋友在外就餐,點菜時候,這句話開始流行起來。
這話,大家都贊同。為什麼?因為菜點多了吃不掉,實在可惜。常見的場景是,吃到后來,大家自動做起飯店的“推菜員”——“這是招牌菜,最好別浪費”“那個有特色,盡量解決掉”……一陣“推銷”,效果也一般。后頭使勁,不如源頭掐住﹔開始就別點太多,不光省了“勸菜”環節,更重要的是,節約了糧食,避免了浪費。
這樣的餐飲消費理念,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大家不再攀比,以“點得多”為有面子,而是轉向了講究節約、追求健康的飲食新風尚。
不光自己不浪費,筆者觀察,在生活中,個別人不自覺,有糟踐糧食的行為時,往往會遭到大家的批評。比如在單位食堂,沒吃幾筷子就往回收台一放,大家看見了,總會勸說幾句﹔有次外出就餐,鄰桌剩一桌子菜動都沒動,旁邊有大媽就發聲了:“小伙子,咱不能這樣啊……”語氣雖溫和,態度卻嚴肅——是該好好說說他們!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老百姓常講: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不能任由這樣的浪費行為存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追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內在要求。“克勤於邦,克儉於家”,節儉的傳家寶永遠不能丟。要以多種形式、多條路徑,引導更多人杜絕餐桌、飯碗上的浪費。現在不少地方大力推廣小份菜、半份餐、“光盤”兌換獎勵,公共場所的電子屏、海報上隨處可見“節約”“光盤”等方面的宣傳,相關部門和平台也開始對一些糟蹋糧食的“吃播”內容展開有針對性的規范和整治……這些做法,都是在提醒大家守好節儉這個“傳家寶”。
咱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心裡繃緊節糧這根弦。在外就餐,吃多少點多少,養成“光盤”、打包的習慣﹔“吃播”博主在分享美食滋味時,主動傳播珍惜糧食的價值觀。一點帶動一片,一人帶動多人,共同傳承好咱們的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