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前店+后廠+物流園”三位一體發展農村電商

網上賣賣賣 致富快快快

2020年10月15日08:40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記者 莫宇)獨山縣按照“前店+后廠+物流園”三位一體格局,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截至今年7月,獨山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完成4000萬元,全縣貧困村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農產品3015萬元,帶動貧困戶農產品銷售實現增收450萬元,有力推動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增收致富。

10月11日,獨山縣麻萬鎮的一棟大樓中,敞亮的辦公室裡,鍵盤的敲擊聲與淘寶下單的提示音混成一片﹔攝影棚裡,一件件特產擺好造型,咔咔的快門聲帶起燈光閃爍。這是獨山農村電商運營中心的熱鬧場景。

“我們原來是運營和包裝擠在一個房間,比較雜亂,現在將運營和加工包裝分開,更加規范,更像個電商公司。”貴州苗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德近一邊忙著處理電商店鋪裡的訂單,一邊聊起變化。

近年來,獨山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圍繞公共服務、電商培訓、農產品加工、物流整合、電商扶貧等方面狠抓落實,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發展歷程。尤其是2019年8月獨山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更是為電商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有自己的辛苦努力,有外部環境的加成,做電商四年多,楊德近已從“夫妻店”發展到擁有10多名員工的公司。

去年,在供銷社的引導下楊德近從“居家辦公”搬進了農村電商運營中心。“這裡免費為我們提供辦公設備,同行們聚在一起,方便互相交流提升。”楊德近說,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前店+后廠”的運行模式,店鋪每天的訂單量在500多單,銷售額在10000多元。

在獨山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像楊德近這樣的電商企業有30多家,上架銷售的本地農特產品有40余種,輻射帶動了2000多戶貧困戶通過電商銷售農特產品增收。

楊德近的“后廠”位於距農村電商運營中心5公裡左右的電商農產品加工中心裡。“后廠”整潔、干淨,五六名工人正在稱重打包、給包裹貼單,忙得不可開交。

“加工中心共6000平方米,可提供產地預冷、集貨倉儲、分揀包裝、冷鏈運輸、質檢追溯等公共服務,同時指導企業培育網貨產品,目前已有4家企業入駐。”

獨山農村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何旭洋說,長期以來,獨山農特產品加工多以家庭小作坊為主,加工水平參差不齊,產品質量無法保障,不利於形成品牌和影響力。

農產品加工中心成立后,可實現大小作坊的集中管理,通過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統一標准,規范流程,促進農特產品轉變為適合網銷的標准商品,推動形成品牌和影響力,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

在拓銷路、強產品的同時,獨山縣還聚焦流通環節提質增效,打造了5000平方米,10余家物流企業聚集的電商物流集散中心。各物流企業集群發展,共享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有效解決快遞物流企業小、散、亂問題,形成“縣級分撥節點+鎮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村級電商服務配送站”的物流網絡,打通農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裡”,暢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

“搬過來之后,供銷社對我們的租金進行了減免,算下來每平方米的租金僅為6元,物流中心就在高速路口,距離縣城也近,收貨、送貨都十分方便。”獨山菜鳥物流負責人蒙炳良說。

數據顯示,在三級物流網絡支撐下,目前,獨山縣日均下行單量5500單,上行單量3500單,農產品上行單價3公斤以內僅為每單2.5元,有效降低了獨山電商發展的物流成本。

如今,獨山“前店+后廠+物流園”的電商發展格局,各板塊各司其職,又緊密聯系,串聯起產品加工、平台銷售、物流流通各環節互補互進的電商運營全流程,有力推動“黔貨出山”。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獨山電子商務企業達166家、網店340個﹔培育現代化物流企業5家,帶動創業、就業4200人。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