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干淨整潔、車輛規范停放、商戶門頭整齊劃一﹔WiFi全覆蓋﹔蔬菜區、水果區、干雜區等功能區域劃分科學……如今,西秀區馬槽社區新天地市民生活服務中心堪比超市的購物環境,琳琅滿目的居家生活用品整齊擺放。
“大變樣,以前這兒污水橫流,氣味難聞,現在干淨舒適,比逛商場還有趣。”正在買菜的市民張偉拎著兩袋沉甸甸的蔬菜說。
此前,新天地農貿市場因硬件設施不到位、規劃不合理、場地不足、通風差等情況,導致需求不夠、市場外移,形成馬路市場,衛生臟亂差現象嚴重,市民反映強烈。
小市場,大民生。“今年,西秀區對新天地農貿市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改擴建面積約4500平方米,改造通風系統、排污系統等,完善功能區設施建設,劃分含臨時攤點共11個區域。商戶經營更加文明,市民的‘菜籃子’生活體驗越來越好。”新天地市民生活服務中心負責人韓明倫介紹,服務中心內設臨時攤點,將周邊流動攤販“引攤入市”統一納入管理,有效化解城市管理難點痛點,改善流動攤販佔道經營等城市管理頑疾。
說起農貿市場的改變,感觸最深的就是市場內的經營商家。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后,交通規范了,環境更好了,安全性也大大提升。”正在招呼客人的鮮肉鋪商家黎老滿說,市場環境變好,讓我對做生意越來越有信心,干勁更足了。還有“誠信經營、文明經商,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市場保潔我的攤位我負責”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潛移默化中傳導文明理念,促進文明素養的提升。
“以前,看到別人都把貨物擺到攤位外面,我也往外擺,垃圾也隨地亂扔亂放。經過改造后,大家都自覺地把東西放到攤位內,經營行為也更文明。”從事蔬菜經營的汪福祥說。
三分建、七分管。新天地市民生活服務中心為轄區10余個小區3萬多居民帶來生活便利,市場升級改造投入使用后,如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成為監管部門和市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話題。
西秀區發揮政府引導,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督導,市場管理方對照全國文明城市農貿市場建設標准,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推進市場安全健康、文明有序、誠信經營良好格局。採取“新型農貿市場+體驗館+特色文化餐廳”市場管理運作模式,“特色小食城內,現共有商鋪22家,主要以安順屯堡特色餐飲為主,規劃統一用餐區,服務人員統一管理,打造‘標准化、信息化’中高端農貿市場示范點。”新天地市民生活服務中心負責人韓明倫介紹。
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是西秀區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今年,西秀區將轄區兩六路農產品批發市場、馬槽社區新天地農貿市場、北山小區臨時市場等15個農貿市場、馬路市場納入升級改造和規范整治民生工程,不斷升級打造成為貼近城市形象、整體適用性強、迎合各類消費群體的“菜籃子”市場。同時,以“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為導向,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讓市民在細微處感受城市生活便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姜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