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官院壩區:畝產2萬元 走出新“稻”路

2020年10月13日10:19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 孟銘)仁懷市在推動壩區建設的過程中,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以標准化、科技化、組織化為方向,以質量和效益為根本目標,切實推動壩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茅壩鎮官院壩區是該市的7個壩區之一,在結合壩區實際條件和吸收群眾意見基礎上,選擇以“稻+”為產業發展主線,積極推行綠色高效“稻+鴨”“稻+魚”“稻+蔬菜”等種植養殖模式,實現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多方共贏,提升了土地產值和效益。

秋天的官院壩區稻浪起伏。“過去單靠種水稻,一畝田收入不高,如今發展稻田養魚,收入增加了。”官院村村民葛光分正在稻田裡撈魚,“田裡抓來就下鍋,肉質鮮嫩可口,好吃得很。”

葛光分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在村裡領魚苗,然后放到稻田中飼養,自己種稻、養魚、養鴨,收益也歸自己所有。“稻+”產業具有投資少、收益大、見效快的優點。魚、鴨在稻田裡茁壯成長,水稻也長得更加飽滿。對於稻田養魚,村民普遍叫好,今年村裡稻魚豐收了,來年還會接著干。

目前,整個壩區預計可產出精品大米60萬斤、稻花魚10萬斤、稻田鴨2000隻,壩區綜合畝產值將達到2萬元以上,為壩區提質增效、農戶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