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貴州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10月08日09:0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袁燕 羅亮亮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貧困殘疾人能否如期脫貧,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貴州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承洲的辦公桌上,端放著一本與省委、省政府簽署的責任狀。“殘疾人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裡’,是艱中之艱,難中之難”。他向記者算起了殘疾人的脫貧賬:用好殘疾人保障金,調整生活補貼等兜底保障,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就業這個關鍵……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將殘疾人兜底保障和解困扶貧等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貴州殘疾人動態更新數據和省扶貧辦對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45.7萬人,已脫貧41.4萬人。

全國首創:保障金轉股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種被稱為“自嗨鍋”的方便食品火遍大江南北。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備受宅男宅女青睞的食品裡的紅薯粉絲,是來自貴州大山深處、充滿愛心的綠色農產品。

坐落於思南縣三道水鄉周寨村的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8年推出“陳薯”品牌,現已實現產值超1億元,帶動數千貧困戶持續脫貧。公司聘用了12名殘疾人,去年還與縣殘聯合作,以20萬保障金入股,每年為107個殘疾人每人分紅400元。

該公司董事長張誠說,“我們盡力幫扶殘疾人過上更好的日子,有了鄉親們的支持,企業才能更長久地發展。”

從浙江返鄉創業的石阡縣宏信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孝芹,招收了17名殘疾人到企業工作。在忙碌的制衣車間,她逐一向記者介紹手下“愛將”:“甘偉、栗中強,特殊學校服裝專業畢業生,我們的頂梁柱!”被她夸贊的兩個年輕人臉上滿是羞澀的笑容,手裡剪裁的工作絲毫沒有停歇。她還與石阡縣殘聯合作,通過東西部合作經費入股,為該縣洋溪鎮63名殘疾人每人每年分紅不低於200元。

正值秋季茶園管護的黃金時期,仁懷縣九倉鎮香慈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萬畝茶園綠意蔥蘢。正在除草的林宗滿告訴記者,工作量大時她一個月能拿到2200元,“我的腿腳有殘疾,幸好合作社願意招我,還免費教我技術。”

在這片茶園,和林宗滿一樣的殘疾人共48人,通過“務工收益+採摘茶青收益+效益分紅”,每人平均每月能增收500元。

“想到一輩子沒能出去掙過錢的殘疾人可以在茶園拿工資、分紅,我就特別開心。”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茶廠負責人王曉娟2000年回鄉,通過茶園帶動輻射3個村2000多戶群眾就業,其中殘疾人68人。“我們用歐標茶標准來生產,現在是立頓茶的供應基地。”一片充滿愛心的健康茶,就這樣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用好改革創新“關鍵一招”。貴州在全國率先探索殘疾人就業扶貧資金變股金,有效建立貧困殘疾人和農村經濟實體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殘疾人有資本性收入。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在250余個村開展轉股分紅,共幫助8800名殘疾人入股當地實體經濟。

深入貴州多地調研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立雄點贊:“殘保金轉股份對殘疾人尤其是重度殘疾人來說,多了一個穩定收入渠道,加快了農村殘疾人的脫貧進度,也有利於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可謂雙贏之舉。”

創新托養模式:讓殘疾人有更多獲得感

初秋的陽光下,思南縣邵家橋鎮漁溪溝村殘疾人托養中心。楊再龍和其他10位同村殘疾人一起,在兩位技術員的幫助下,打理由村集體投資240萬元開辦的生豬養殖場。

“吃穿住全免費,每個月能領1500元工資,不用拖累母親照顧我了。”在這裡楊再龍第一次體會到“靠自己雙手賺錢”的幸福。

“一個村隻有兩個保底公益性崗位,如何激發眾多殘疾人內生動力,解決他們的脫貧問題?”2017年,帶著這個問題,村支書陳建強到江口縣“取經”。原來江口縣閔孝鎮魚良溪村在銅仁市殘聯的資助下,在2016年創辦了全省第一家村級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23名重度殘疾人在此集中食宿、集中培訓,到村開辦的農家樂、紅心獼猴桃基地等崗位勞動。

創辦這樣的村級托養機構,需要雄厚實力。漁溪溝村開辦建筑建材公司、勞務公司,組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華麗蛻變,2017年創辦了全省第二家村級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

“讓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村平均水平”,如今,漁溪溝村已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

“殘疾人服務殘疾人”則是殘疾人托養模式在貴州的又一創新。2017年,織金縣恩榮居家托養服務中心推出了讓輕度殘疾人為一、二級重度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的模式。中心現有14名員工,其中13人為持証輕度殘疾人,服務480個居家服務對象,覆蓋到織金最偏遠的鄉鎮,至今已服務1068人次。他們不僅給殘疾人帶去居家康復服務、政策宣講,還進行心理疏導。

創業帶富:一起活出精彩人生

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指出,要切實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加強殘疾康復服務,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共同創造殘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年來,我省殘疾人中眾多佼佼者成為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帶動更多殘疾人用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

回想起2019年5月,作為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見到習近平總書記那一刻,何恩榮依然激動萬分。

出生於織金縣珠藏鎮鏈子村的何恩榮,10歲時因一場車禍失去了左腿。這個不服輸的漢子用單腿“跳來跳去”打工攢下的積蓄,在縣城開起了酒店,吸納10余個殘疾人工作。“我知道身為殘疾人的艱難,隻要可能,就要幫一幫他們。”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對殘疾人來說,扶起他們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提升他們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點亮人生尤為重要。

北京歸來,何恩榮攢足了勁為殘疾人群體做事:組織67名殘疾人興辦水廠,讓甜美的山泉流進千家萬戶﹔2019年7月,通過競標承建織金縣殘疾人輔具適配中心輔具中心,至今已服務殘疾人1800余人次。

紫雲自治縣紅院村田坎寨組,炎炎烈日下,開著改裝三輪車突突突爬上茶山,一位雙腿殘疾,被晒得黝黑發亮、短衫被汗水腌得發黃的農家漢子,眺望著一望無際的茶園,眼底是無盡的溫柔。

羅小紅,紫雲自治縣紅花茶葉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2歲患小兒麻痺症,雙下肢變形萎縮。年幼時,幾裡地的上學路,他一手一腳在泥地裡爬行,身上有股不服輸的狠勁。從街邊修鞋到自學建筑施工技術,雖憑雙手“爬上爬下”,卻用過硬的本領贏得街坊四鄰的信任,“修了一條街的房子”。凡事用心的他自然成了大家的榜樣和主心骨。現在遇到什麼難事,殘疾員工、親朋好友總喜歡問,“小紅哥,你看怎麼辦?”

選擇茶葉,在羅小紅看來是守住綠水青山,“一輩子的事業”。在資金全部投入茶山最困難時,他依然組織當地殘疾人學習種植、管理、炒制茶葉技術,為他們提供就業致富的機會。苦心人,天不負,今年茶園發展迎來了春天。在省、市、縣殘聯的幫助下,貸款到了,資金壓力一下緩解了,茶葉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讓殘疾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煥發生命的光彩與魅力,貴州殘疾人貧困治理方式逐漸由保障為主向開發和保障並重轉變。截至今年6月,貴州創建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點1367個,扶持殘疾人家庭或殘疾人創業1.62萬戶,新增殘疾人就業7.38萬人,培訓各類殘疾人9.53萬人次。

昂揚的精神和無畏的膽氣可以傳遞。如今,自強、自立、自信日漸寫在貴州眾多殘疾人的臉上。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